“健康中国”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也就是“常治无病之病”,这,也称为“养生”——养护生命。 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阳退阴生,生气闭藏,万物开始收藏。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冬季是寒冷的季节,顺应冬季自然特性,应注意:养藏、固精、益肾。 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根据冬季气候特点特推出养生保健项目: 01.养生膏方 最具中医特色的药补方式首推膏方(又名膏滋、膏子)。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双重作用,将未病防变与已病纠偏相结合,使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和,从而达到健康之目的。 成人特色膏方:女性助孕膏、成人健体膏、成人助眠膏、女性玉颜膏、女性更年期调理膏; 儿童特色膏方:儿童防感膏、益智助长膏、咳嗽哮喘膏、健脾消食膏、防治鼻炎膏。 02.扶阳罐 运用温热的罐底循经走穴和刮拭,达到温灸和刮痧的双重功效,既具备了祛毒邪于体外的功效,又运用了温灸中补护正气的功能,使祛除体内毒邪的同时不损耗体内正气。 03.督脉灸 又称隔物灸,将蒜、姜泥等物捣烂制成隔灸物铺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 04.督脉熏蒸 利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汽熏蒸人体背部来进行治病或保健调理的一种外治疗法。 05.鼻炎调理 通过推、熏、贴、枕,中医四步治疗鼻炎,在缓解鼻塞、喷嚏、头痛等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辅以体质辨识、药膳调理,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鼻炎的复发。 06.小儿遗尿调理 通过中药透药理疗仪,遗尿贴和遗尿贴针,在改善小儿遗尿,尿频等方面效果明显,同时配合药物口服,从根本上治疗小儿遗尿。 当此时节,还需做好自我调适 1、早睡晚起 早卧晚起。不建议早起锻炼:在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此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从大气污染的角度讲早锻炼是不适宜的,有条件者可以睡到太阳出来起。 2、御寒保健多吃“黑” 养生专家认为,食补是冬季养生的好方法,其好处是既经济实惠又安全可靠。比如黑色食品就是上佳选择: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可以补养肾气、抵抗寒冷。 润肺生津的食物也是一定要吃的,自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就是说萝卜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能润燥生津、清凉解毒。 3、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意思是说冬季是主“藏”的。在冬天,人体气血内潜,食欲旺盛,消化机能增强,营养物质容易吸收、储藏于体内,同时天气寒冷,腠理致密,代谢降低,消耗减少,更合“冬藏”之旨。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滋补首选当为膏方。此时内服滋补膏方,可益肾养精、强身健体、抗衰延年、补虚纠偏。到了来年春天,就会感觉精神抖擞,步行矫健,思维灵敏。民间有句俗语:“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虽属夸张之词,但也充分体现了冬补的重要性。 4、中药养生 气虚补法: 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气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晄白,舌淡白,脉虚弱无力。可予以人参、山药、茯苓等,或用黄芪、白术、防风泡水代茶饮。 血虚补法: 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濡养人体的作用,故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苍白,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可予以龙眼肉、何首乌等。 阴虚补法: 所谓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形体消瘦,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睡眠差,多喜冷饮,脉细数。可予以枸杞子、桑葚、黄晶等。 阳虚补法: 此系气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畏寒,肢冷,倦怠,舌淡胖,脉沉无力。人们常说的“火力不足”,可予以杜仲、鹿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