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芦溪县 查看内容

慈母铸就温馨校园——记全国优秀教师、芦溪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

2021-11-27 11:2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刘小清,芦溪县首批名师,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民特教园丁奖、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市龚全珍式师德先进个人、市特教先进个人、芦溪县第三届道德模范、2016年获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 ...

刘小清,芦溪县首批名师,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民特教园丁奖、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市龚全珍式师德先进个人、市特教先进个人、芦溪县第三届道德模范、2016年获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她的事迹多次在新华网、大江网等媒体报道。

在这里有一个宁静的大家庭,家庭中的成员有点特殊,他们有的听不到,有的思维迟缓,行动笨拙。却总有一位母亲为这个大家庭满怀希望的默默劳作,任凭汗水打湿了衣襟,她就是芦溪特殊教育学校的刘小清老师。她满怀对特殊孩子的无限热爱,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母性的宽广胸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书写了一首育人诗。她用青春演绎了一种激情,用母爱彰显了她的人生价值。

刘小清校长个别指导特殊学生口语训练

用行动诠释母爱真谛

身为特殊学校的老师,与她朝夕相处的全部都是特殊儿童。他们由于身体的残疾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之心灵受到伤害,他们自卑、暴躁、易怒,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缺乏信心,如果要说梦想,那就更加遥远了。正因为特殊孩子的这些特征,刘小清校长总是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用微笑传递知识、用耐心和爱心为这些折翼的天使缝补翅膀,精心为残疾学生搭起追寻梦想的舞台。由他辅导的聋儿舞蹈多次获省市级奖,辅导的学生刺绣作品、美术作品获省级一等奖,一个个学生在她的真情浇灌下茁壮成长,展翅翱翔。

刘小清校长个人为困难残疾学生捐款

如今学校有116名孩子,刘小清都能亲切叫出名字,哪个孩子家庭特殊,哪个孩子住哪里,她如数家珍......孩子病了,她买药送医,孩子的衣服鞋子坏了,她要么就买,要么自备针线为孩子们缝补,她的针线活是学校最好的,她的抽屉里永远有个针线包。她常常帮学生洗澡换洗衣物,按时喂药。送学生就医陪护就诊是她们夫妻常做的事。

她曾经连续几年把三个聋哑孩子双休日带回家,与家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学生毕业后还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双鞋送给刘小清老师。2013年学校搬入新校,有天突然下起了大雪,许多孩子的鞋袜都湿了,刘小清知道后立马了解孩子鞋子大小,跑到市场为孩子们买了鞋袜亲自给学生换上。这样的事对刘小清来说习以为常。

刘小清校长为学生缝补衣服

学校来了位智障孩子,有一天,他感冒了拉肚子,教室走廊、卫生间到处都是屎,老师家长们呕吐不止,有的躲开了。刘小清校长知道了,拿上拖把,水桶等悄无声息地把地拖干净,点上蚊香,洒上花露水,并且帮孩子把脏衣裤换好清洗干净。家长们都说:“刘校长,你哪像个校长,明明就是他们的娘,有些娘还比不上你。”是呀!学校的人员详情,大小事情,她都一清二楚,娓娓道来,她是学校的大家长。

用大爱奏响美的旋律

她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她认为只有亲自深入教学,深入学生,才能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很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她任职以来,从没离开教学一线,坚持担任特教学校最难教的科目聋校语文教学,从未因私离开校园,从没因私而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天早晨,她总是最早一个走进校园忙碌的人,每天晚上也是最后一个带着欣慰和倦意离开学校的人。学校成了她心中的绿洲和理想的圣地。在她眼里,学校无小事。学生就是她的孩子,人人都知道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做工作从来不计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很少休息,她的工作既紧张又有条理。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教育,诚心诚意为师生”。刘小清校长赢得了老师们的普遍信任和衷心拥护。用她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种发号施令所无法比拟的力量,践行着她“踏踏实实做事、诚诚实实做人”的座右铭,成功地担当起学校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的职责,用教师的话说是“刘校长用吃苦肯干的作风和吃亏大度的精神激发着我们的工作热情。”

刘小清校长慰问困难残疾学生家庭

用真情构建温馨校园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就是奉献,特殊教育就是全心全意地奉献,作为特教学校的校长,刘小清校长更是把服务和奉献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特教学校的教育就是为学生的一生服务,为残疾家庭服务。为了培养残疾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刘小清校长想尽了办法,先后创办了理发、律动、刺绣等聋生职业教育。如今的聋生美术教育得到了家长、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聋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近两年内,有学生二十余人次在省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她还有个美好计划,就是在这个八年级中培养两名大学生。

刘小清校长带领教师送教上门

刘校长认为特校老师不能仅仅呆在学校,而应走出去,走向社会,真正使不能到校的残疾孩子同等享受教育,在她的倡议下,芦溪特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了双休日、寒暑假对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孩子进行送教上门工作。刘校长带领老师们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走遍了全县的千家万户。带上学习用具下访到残疾孩子的家中,教残疾儿童自我锻炼的基本技能,如握手、摇头、点头、伸腿、口舌操。每当看到残疾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举手投足她都会兴奋好几天。她常说劳动快乐,助人更快乐。现在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作为特校老师应该把这份温暖传递到残疾孩子的家庭中。残疾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都能享受到适合的教育,她的亲力亲为,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刘小清校长带领老师整治校园环境

作为一校之长,她也深深地知道,只靠自己的努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全校教师都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提高是办好学校的希望所在,就这样她又挑起了培养老师的重担。她用“带、帮、扶、放”的方法使一个个老师脱颖而出。她自己主持申报课题,她利用课题带动战略,以“运用多元智能培养聋生美术创造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辐射到全体师生,她用真心和热情让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老师的工作激情高涨,大家齐心协力,一团和气,校园也变得幸福和谐,学校成了真正的家。

刘小清校长与学生进行交流

她就是这样一位执着而平凡的校长,没有豪情壮志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二十年来她把自己对特教事业的浓浓深情洒在这个宁静的家园里,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她的事迹多次在萍乡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导。她是我们欣赏、敬佩和值得学习的好老师、好妈妈,她用行动和真情演绎着“母爱”的真谛。

刘小清校长获国家、省级部分荣誉证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