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源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稳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乡村振兴之“筋”。该镇从建强班子入手,因村施策,示范带动,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通过盘活资源、开发土地、资产租赁、引进项目等举措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1062.94万元,到2020年达到1801万元。其中跃进村通过土地开发、盘活资源、资产租赁、项目引入、美丽撬动等富村五法,土地变门面、资金变资产、资源变产业,从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发展到2020年超过500万元;石板村建起了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光伏发电站,将原石板小学校址改造成了总部经济大楼,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到120万元,空壳村成功“逆袭”成经济强村。 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壮乡村振兴之“骨”。以生态宜居为建设目标,整合各类资金7300余万元,改造提升道路6.4公里、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点6个,改造修建村民活动广场2个,种植树木累计1400余棵,新增绿化活动场所1200余平方米,全镇农户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改厕率达96%以上;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新建浆砌石护岸2公里,清理沉积淤泥近1500吨;打造安源河绿道,联通萍水河至安源景区,与污水处理的生态净化系统形成独特景观,村民幸福生活指数日益提升。 潜移默化培育文明乡风,塑乡村振兴之“魂”。通过“群众参与、问题导向、全面覆盖”的“厚德”建设工作思路,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助推文明乡风向善向好。该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织实施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创评、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队、身边好人评选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村道德建设植根于乡土。村级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成为农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文化下乡、文艺比赛、民间文化展演等活动的主阵地。 深入推进乡村文旅融合,传乡村振兴之“神”。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开发集遗址参观、红色研学、绿色休闲采摘、娱乐游玩等项目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段家祠堂新农村点——张家湾村村史馆——‘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农耕采摘园”参观路线,吸引游客来村体验。在安源村《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取景地打造以“安居乐业饮水思源”为主题的马形湾公园,结合“七彩安源”项目,做大产业基地模式,推进产业富民与旅游兴村,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