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学习强国聚焦安源镇青林社区“红管家” 刊登 《江西萍乡安源区:“红管家”为小区自治赋能助力》 在江西萍乡安源区,一个曾经无物业公司、无小区业委会、无门禁,长得“灰头土脸”的“三无”小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蜕变为一个团结友爱、秩序井然、管理有序的模范小区,个中奥妙何在? “命途多舛” 物业一度“瘫痪” “老姐,今天一起去我家吃饭哦,我下厨给你们尝尝我新学做的菜。” “好嘞!” 10月17日,安源区安源镇青林社区罗马风情小区的门卫室里,几位“老姐妹”喝茶唠嗑,聊得正欢,小小门卫室俨然变成了一个快乐小茶馆。 像这样的场景,青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兰小玉早就“见怪不怪”了。 “城市小区邻里间很多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罗马风情小区氛围却很好,邻里间今天你请客,明天我做东,闲时聊天谈笑,忙时互帮互助,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连我都想搬到这个小区。”兰小玉说,“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小区里的党员真正发挥了作用,引导业主走上了正确的‘阳光大道’。” 作为一个物业一度“瘫痪”的老旧小区,罗马风情小区此前可谓是“命途多舛”:小区于2008年交房投入使用,有住户约200户,是附近最小的小区。因住户较少,物业管理成本较高,2015年,几经转手后,最后一个物业公司不辞而别,临走前不仅动用了大量的房屋维修基金,提前收取了业主物业管理费4万多元,还欠下保安、保洁数月工资款,以致小区居民谈“物业”色变。 党建引航 注入红色动力 没有管理的小区很快变得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臭气熏天。在求寻多个物业公司无果的情况下,青林社区开始在小区内组建自治队伍。 “无人接管,我们就自己来!”在社区党委协助下,罗马风情小区重新投票选举业主委员会,老党员洪道萍被选为业委会主任。 “这个家园是大家的家,总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些事情,身为党员,我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个出头人,负起责任来。”洪道萍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烂摊子”,当上了小区里最大的“官”。业委会成员还包括党员李勇、肖国政等5人,为小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要将小区运作起来,首先要处理的是物业资金亏空的问题。业委会决定预收来年的物业费,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居民拒交物业费。业委会党员联合楼栋长,不厌其烦地挨个上门做工作。 拿到物业费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车位难”的燃眉之急,当时小区没有划定车位,车随意停放,通行秩序异常混乱,常常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局面。经考察和讨论,业委会决定重新布置设计小区空间,将小区道路旁边的花坛拆除,划定和拓宽了数十个车位。 “车子停放井然有序,看着很舒服,出行再也不是问题了。”说到增设的停车位,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的居民钱桂英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同心协力 “红管家”推动小区“大治理” 在安源镇党委、镇政府的精心指导和高度重视下,当地整合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楼栋长、志愿者五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打造“安源红管家”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品牌,探索聚焦“红”的底色、“管”的本质、“家”的意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的细枝末梢,让居民“自己管家”,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小区的树是我们自己种的!”洪道萍指着绿意盈盈的树木,满脸自豪。自治之初,物业费有限,小区业委会“精打细算”,自行购买树苗,召集居民空闲时一起种树,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使得邻里之间变得越来越熟悉。党员作表率,居民共参与,不仅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更增强了他们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卫生清扫、上门劝解、帮助邻里等等,在许多公益活动中,总会看到业委会副主任刘绍兰忙碌的身影。“我反正退休了,就想为小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小区环境不断变好,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刘绍兰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感动。 负责收取物业费的罗晓萍在小区住了十几年,刚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协助小区收取物业费。2017年,她干脆辞职,成了小区的半工半义务的钱管家”,虽然每月只有1000元工资,她却无比认真。 70岁的王放昌是小区的半工半义务门卫,他不仅是罗马风情小区改造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小区的“老管家”。“小区环境变美了,停车规范了,社区服务配套、治安也跟上去了,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监控系统改造了,单元楼换上了新门,小区楼道刮上新仿瓷,一条条出行路铺上了沥青,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健身设施设置有序、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