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道路、有序的停车位、亮丽的休闲步道、修葺一新的路灯、高清探头全覆盖……一走进白源街新村社区,这里的一切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你根本不会想到这个小区已经三十几年了。 白源街新村社区属于老旧工矿社区,始建于80年代,绝大部分居民是白源煤矿的职工、家属。自2020年白源煤矿关闭退出后,社区步入了衰退期,曾经以矿为家的居民失岗失业,家属区也陷入无人管理困境。如何让他们走出失落和迷惘,延续工矿精神,找到归属感,成为新村社区聚焦的“重头戏”。 党群携手社区改造 留住“家”情怀 实现人居环境美 白源街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民生重点项目。当时,新村社区416户居民中就有275间违章建筑,由于违建的杂屋太多,跟居民闹过不愉快,但在党员干部和楼栋长的细心沟通下,顺利的完成了一系列改造工作。 从严拆 适度改 社区按照从严拆、适度改、精心建的原则,对小区进行了道路改造、房相改造、管网线整治、白改黑、屋顶防水等一系列改造,新建了停车坪、充电桩、休闲亭、健身场所等便民休闲设施,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的人居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社区旧貌换新颜。 精心建 党群带头服务群众 营造“家”温馨 实现社会风尚美 社区开展组团式、主题式、清单式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处处透着温度、温情和温暖。 “新长征”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逻 组团式志愿服务。社区党(总)支牵头推出了两支志愿服务队,一支是由党员退役军人组成的“新长征”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安全巡逻、文明劝导、收集民情民意;还有一支是由社区女性组成的“妈妈帮帮团”,她们以前是矿上的义务安全协管员,矿工下井时会进行安全喊话,早上送早点,夏天送绿豆稀,义务缝补衣服。现在主要是帮助社区的空巣老人和留守儿童,制作爱心午餐、打扫卫生等等,这份奉献精神从1991年起一直传承到了现在。 “妈妈帮帮团”为留守儿童制作爱心午餐 主题式志愿服务。依托主题党日和我们的节日开展活动,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志愿宣讲、党员植树、元宵猜灯谜,六一主题活动以及端午节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居民们互助互爱,共建文明新风尚。 清单式志愿服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12项问题清单已全部解决。 党建引领基层自治 促进“家”和谐 实现百姓生活美 对于老工矿社区来说,规划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无物业管理是共有的通病。新村社区原本就属于开放式社区,无物业管理。于是,新村社区活学活用物业公司的功能属性,发挥“金点子”和磁场效应,采取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方法,将社区居民牢牢吸附在一起。 民事民议。用居民议事“集中议”、入户调查“当面议”、楼栋摆台“座谈议”三种方式,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民事民办。社区活学活用物业公司的功能属性,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机制,今天的社区就是物业。居民停车不方便,向社区提出建议,社区新建停车房。家里水管坏了,打社区电话,社区帮忙修。大到停车房,小到修水管,让群众的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民事民管。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唐太富调解室”与民情理事会,用“党员+邻居”的身份去协调处理,真正做到居民事居民管。 “唐太富调解室”、民情理事会调解居民矛盾 万事开头难,有人带头就不难。“无人管”“等人管”蜕变为了“自己管”,蹚出了一条“党建领航,人人参与,人人治理,人人共享”的无物业管理新路子。路宽了,灯亮了,百姓生活变美了,对社区的信任和认同感自然增强了。 现在的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好,学的、看的、玩的、练的,应有尽有,成了社区居民心心念念的“邻里一家”。 接下来,新村社区也将以“建设最美转型城市典范社区”为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使社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