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萍乡市华星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晒出科技成果账单:企业拥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专利20项……一份账单,见证了华星公司从传统单一陶瓷填料生产到具备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专业承包能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如何朝着高质量发展“换轨”?华星公司用“创新”二字作答。企业除了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设立科技研发部外,还将年销售额的30%用于研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不断优化提升人才结构,加强人才集聚效应,华星环保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30%以上。不仅如此,企业还与国内高校签订产学研合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渠道、多途径同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华星公司正联合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申报“大气专项”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传统行业注入创新因子,在技术、设备、工艺的创新升级方面下功夫,华星公司是湘东区创新发展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湘东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湘东制造”向“湘东智造”大步迈进。 湘东区每年新增标准厂房、研发孵化用房10万平方米,建成“五中心一站一超市”(工业陶瓷技术服务中心、工程研发中心、国家检测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工业陶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行业人才超市)等科研服务平台,建立省级技术中心、与高校联合的分析测试中心,在孵企业超过36家。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双创”载体超过60万平方米。通过搭建一批“双创”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了良好生态。 在构筑平台的同时,湘东区还坚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契合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市场的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并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5家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28名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了湘东科技顾问团队,为企业产品研发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今,龙发实业城市生态科技透水砖、金刚科技高性能陶瓷辊棒、普天高科陶瓷膜过滤器等创新产品不断擦亮湘东创新的招牌,一张创新发展的智慧蓝图正日渐清晰。(通讯员 温凤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