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安源区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1-12-22 08:57|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安源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年。安源区抓实抓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工作重点,一手抓 ...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安源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年。安源区抓实抓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工作重点,一手抓城市品质,一手抓乡村振兴,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安源区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任务并被省级评为优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获优秀等次。获评全国、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


聚焦“产业兴” 谱好融合发展“协奏曲”

多年来,面对人多地少的农业发展现状,安源区以“抓特色、促融合、育龙头”为抓手,准确把握城市乡村发展功能定位,以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为导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引导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差异化发展中实现了应有作为,为农村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抓特色。通过实施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优质畜禽、精品蔬果、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休闲农业等主导农业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涌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组织新农园、花蝴蝶、温哥土鸡、益康乳鸽、山王辣椒酱等企业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南昌、广州)等多场展销活动,其中新农园绿壳蛋获南昌展销会产品金奖,花蝴蝶辣卤花生获广州展销会产品金奖。

促融合。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梯次推进了依托高坑、青山等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突出区域特色品牌,结合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产业融合示范样板,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初显成效。高坑镇以炎农生态农业千亩蔬菜种植项目、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为试点,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培育发展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村村有品、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青山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发挥乡贤能人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新型企业、农业旅游融合片区,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短板,破解青山老工业乡镇发展困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深入挖掘源头村高自立的红色文化,培育乌石村乌石印象生态园、大城村莲蓬池、下柳源村草莓园、温盘村温哥农业、高枧村盆景基地等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出集红色文化、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农旅路线,成功实现农业效益由农产品销售延伸至旅游采摘等方面,今年以来,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辖区农民致富增收,实现农副产品及旅游综合收入上200万元。安源镇依托自身“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项目为重点,开发菊花产业基地,扩大菊花基地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厅。利用“把一切献给党”安源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对周边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新农村建设点等进行整体设计,开设民宿,打造各类田园餐厅,规划建设红色旅游景点。五陂镇围绕争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的奋斗目标,依托海绵小镇、红色名村、三湾4A级森林景区等已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城郊管委会在城中村,积极鼓励村集体盘活土地资源,运用土地流转新模式,把分散的资源聚集化、集体资源市场化。

育龙头。围绕产业振兴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产业振兴的良好格局。持续培育做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做特做响农业品牌,农业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农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组建了安源区农业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推进龙头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提升全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累计发展规上农业龙头企业55家,培育农民合作社265家、家庭农场76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49家,种养大户281家,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2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22个、标准化种植业基地11个,拥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8个。新农园公司“叶尔”绿壳蛋入选2021年江西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百强榜和第二批“赣鄱正品”。已有4家企业产品获授权使用“湘赣红区域公共品牌”。3家企业6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24家企业、26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葡西公司火龙果新获绿色食品证书,6家企业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复查换证。

聚焦“乡村美” 绘就各美其美“新画卷”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忙而不富、农村破而不美仍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跨越的藩篱。难题横亘,破题求解。近年来,安源区委、区政府直面难题,在全市率先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宽领域、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绿富美”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破题开局。

建设“家园美”。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村庄清洁行动、“七网三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现村容村貌“目之所及,焕然一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区。2021年,安源区开创由农发公司牵头、各涉农镇街委配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持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中用于乡村建设,形成了财政投入做后盾、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推进机制。高质量打造“美丽村庄”6个,有效带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打造了新农村建设风格迥异的十种“特色模式”。如新型能源型——五陂镇园艺分场;红色旅游型——安源镇张家湾村;民俗文化型——城郊管委会井冲村;社区文化型——丹江街联星村;环境整治型——白源街大陂村;工业带动型——高坑镇泉江村;产业发展型——青山镇葡萄村。

打造“生态美”。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巩固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在全区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与玉禾田、玉城公司开展合作,投入共计383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农村环卫市场化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合理配置相关设施,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回收利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切实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助推“乡风美”。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成立移风易俗领导小组、村民议事会,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积”出农村新风尚,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聚焦“农民富” 激活共同富裕“新动能”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兴村行动,持续拓展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推动强农惠农政策实惠落实,让农民更有奔头、农业更有效益。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入手,着力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努力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白源街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美丽经济”遍地开花。为了支持旅游项目的发展,从新农村建设房相改造到修建凯光大道,再到新建旅游民宿区,不仅让村民的居住环境美起来,基础设施好起来,也为游客的到来提供了交通便利。凯光开园以来,来这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总量已近100万人次,丰富的生态资源、卓越的园林造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炫酷的游玩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了萍乡网红新打卡地。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走上旅游致富、旅游脱贫的道路,在凯光景区入口处开设扶贫产品展销区,为周边农户、困难户提供就业渠道,实现了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共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