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 及示范乡(镇、街道)名单公示 湘东区成功入选!!! 根据《省“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及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通知》,今年10月启动了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并在各地积极申报基础上,经过资料初审、实地核查和网上投票等环节,共遴选出以下15个县(市、区)和50个乡(镇、街道)为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为进一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至24日。如对以下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省“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0791-88919592;联系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卧龙路999号省行政中心省政府办公厅)。附件: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及示范乡(镇、街道)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20日 附件: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及示范乡(镇、街道)公示名单 示范县(市、区) 红谷滩区、安义县、瑞昌市、德安县、湘东区、余江区、章贡区、定南县、高安市、丰城市、广信区、德兴市、永新县、新干县、宜黄县。 示范乡(镇、街道) 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西湖区桃花镇、进贤县文港镇、新建区溪霞镇、南昌县幽兰镇、东湖区墩子塘街道、湾里管理局太平镇。 九江市:柴桑区新塘乡、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永修县虬津镇、庐山市白鹿镇、彭泽县马当镇。 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浮梁县三龙镇、珠山区昌河街道。 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安源区青山镇。 新余市:分宜县分宜镇、仙女湖区河下镇、高新区水西镇。 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贵溪市白田乡。 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信丰县大塘埠镇、石城县琴江镇、赣县区江口镇、全南县龙源坝镇、上犹县梅水乡、安远县鹤子镇、会昌县白鹅乡。 宜春市:万载县马步乡、靖安县中源乡、宜丰县潭山镇、铜鼓县棋坪镇、上高县野市乡。 上饶市:弋阳县葛溪乡、万年县陈营镇、铅山县太源畲族乡、鄱阳县田畈街镇、广丰区洋口镇。 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吉州区北门街道、万安县沙坪镇、吉水县黄桥镇、吉安县敦厚镇。 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资溪县乌石镇、乐安县万崇镇、广昌县甘竹镇、临川区腾桥镇。 近年来 湘东区按照“五型”政府建设要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获评 2020年度全省“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 用信念筑牢“政治之魂”,打造“忠诚型”政府 永怀忠诚之心,在强化落实中坚定政治本色。湘东区第一时间成立了区“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学习省、市“五型”政府建设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五型”政府建设工作,并对省、市“五型”政府有关文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答好忠诚之问,在强化学习中保持政治定力。通过领导带头传达学习、带头讲授党课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践行忠诚之举,在强化作为中诠释政治担当。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以“八大工程”为重点的20件民生实事,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 用创新激发“动力之源”,打造“创新型”政府 强化创新意识,推进治理体系不断完备。充分利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络问政、领导信箱等媒介,畅通政府与企业、群众的联系渠道。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创平台不断完善。打造工业陶瓷科创中心,引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分别成立分院和分中心,形成“三院三中心”发展模式,入驻科研团队正与园区企业开展32个科研项目合作。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科技人才不断集聚。深入落实“昭萍英才”计划、“湘人回归”行动、“三请三回”活动,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快人才引进培育,以人才引领创新、催生产业、带动发展。 用实干扛起“为民之责”,打造“担当型”政府 以更宜居的环境,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增效。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促进了滨河新区、大桥片区、麻山生态新区、老城区等城市板块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区体育馆、区人民医院、滨河新区路网建设、区文化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项目顺利投入使用;怀安公园、云程公园建设高质量完成,城市颜值更加宜人。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稳步落地。坚持以“一月一观摩、两月一评比”的督查机制推进宜居湘东工作,高位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常态化,全力打好了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全区打造了13个示范片区和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全力打造萍水河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20公里的“一河两岸”生态走廊成为最靓丽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更惠民的服务,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0户4490人全部脱贫,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用高效开启“利企之门”,打造“服务型”政府 以“政策最优”破解监督管理“盲点”。出台《湘东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湘东区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惠企政策。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精准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打通惠企纾困“最后一公里”。以“成本最低”化解税费改革“难点”。全面推动上级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统筹“财园信贷通”“湘园贷”“科贷通”“复工复产贷”、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新“市民之家”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事项、项目审批、服务投诉等多功能于一体。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和“赣服通”平台,实行“一网式”办理和“一窗式”办理。组建“小萍帮办”队伍,实行“小萍帮办”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导办、帮办、代办等服务。与湖南醴陵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市监、人社、医保等1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避免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 用纪律强化“作风之基”,打造“过硬型”政府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坚决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脱贫攻坚领域监督代表在内的15名同志为区“五型”政府建设监督员,推动“五型”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社会公共环境更加安全。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全区建成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143个,志愿服务队员达1900余名,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矛盾调处、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