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爱心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洗衣粉、洗洁精、食用盐、电饭锅、棉被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大早,谢召就在爱心超市里忙活开了。看着小超市里货架上的一件件商品,经过自己用心擦拭变得干净,他眼睛里放着光,坚定又充满希望。 这个爱心超市的店主名字叫谢召。谢召是白源街源壁村脱贫户,因自己和妈妈都身患重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家庭经济压力一直比较大。 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减轻经济压力,谢召总想着要自己做一点事情,不能坐在家里只享受政策的补助和社会的帮助。通过帮扶干部和村委会的多方协调,谢召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利用兴业南路人流量大的优势,确定了开家小超市的想法。 帮扶干部上门走访 小超市开业之后,由于谢召勤快认真,会说话,超市里的商品质量好价格又公道,生意红红火火。整洁干净的货架,各种食品明码标价,顾客自挑自选。一有什么需要,大家伙都会到他这里来买。谢召会根据村民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既不会缺货也不会滞销。村民有需求,只要一个电话,谢召还会送货上门。“开店辛苦,每天凌晨5点就要起床去萍乡进货,7点超市要开门,常常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休息,一开始不懂,什么都得学,学会了,就越干越顺手,我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他对自己的角色转变很满意。 如今,谢召的爱心超市生意越来越红火,收益也越来越多,翻身做起了“小老板”。他说:“今年爱心超市的收益能够让我们家安心的过一个好年了,现在的日子已经是吃喝不愁了。虽然我们现在改名换姓叫脱贫户,但是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后续帮扶,帮扶干部每月都来走访关心看望我们,解决我们的生活困难。” “摘帽”之后不歇脚,“接棒”振兴再出发,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街道以“大调研、大走访、大督察”为抓手,在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的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用心谋民生之利,用情解民生之忧,切实解决好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加脱贫户收入,让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如今的白源街,村庄美了,群众富了,脱贫户都过上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生活,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十四五”规划纲明确了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我们也会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扶上马还得送一程。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脱贫户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街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李明珠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