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五陂镇持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思想高度、文化内涵、“接地气儿”的“小五”宣讲团,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内容等开展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送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将五陂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使五陂声音越来越洪亮。 “小板凳”宣讲服务队 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到最美庭院、从机关讲堂到乡村小巷,从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一条板凳”连接干群,打造村民家门口的10分钟志愿服务圈,将“工厂车间”“乡村小巷”“农家庭院”“田间地头”“老树下”等地点建设成为党的思想理论的能量传播站。 秋收时节,宣讲团成员利用村民饭后茶余间隙,把宣讲课堂搬到文化广场、百姓舞台,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进行交谈。鼓舞老百姓在新征程解放思想,用勤劳的双手发展产业、开拓创业、勤劳就业。宣讲团成员以农家书屋为阵地,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习“加油站”,开展“屋场夜话”宣讲活动,在“屋场会”上倾听百姓声音,提供政策帮助,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力量,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告诉群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小讲堂”宣讲服务队 “小讲堂”是由各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组建的一支宣讲队伍,宣讲服务队成立以来,宣讲队成员进村部、到煤矿,讲革命故事、谈幸福生活,使党史宣讲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了使宣讲更生动有趣,讲述的内容既科学又准确,宣讲队成员几乎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宣讲知识内容。为让所讲内容更贴近居民群众的生活,“小讲堂”宣讲服务队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讲过去的故事,赞美如今的幸福生活。宣讲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引起村民的强烈共鸣。“他们不讲大道理,讲的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他们说的事,我们爱听,听了以后确实受教育。”一位村民说道。 “小喇叭”宣讲服务队 “长潭村的各位村民,大家早上好,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红色革命故事……”这是五陂镇长潭村利用村级广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缩影。 成立于2018年的长潭村村级广播站,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长潭之声”。采取一网连接的方式,在长潭村11个组和安置小区、长潭老街等人口多的地方,共安装了14个扩音器,实现一只话筒全覆盖。几年来,“小广播”一直担负着为长潭村村民传递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艺娱乐等信息的传播作用,365天全年无休,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小人物”宣讲服务队 “请大家保持安静,下面由我为大家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合格党员》专题授课。”这位正在为大家授课的是“小人物”宣讲服务队的成员,市级“两优一先”表彰对象、长潭村党总支部书记陶礼鹏。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看了雷锋哥的报道后,我更是坚定了我的决心,也愿意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把道德模范和好人精神带到社区,弘扬社会正能量。"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大家宣讲的“小人物”宣讲服务队的成员中国好人、雷锋哥李修荣说道。除了陶礼鹏、李修荣,“小人物”宣讲服务队成员还有照顾患病邻居23年的彭秀英、见义勇为的刘名发、城市美容师宁纯......在五陂镇,这样的好人们不胜枚举。真诚互助的凡人善举,文明现象、文明行动吹拂进五陂每一个角落,文明之景给予人们善与美的力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五陂镇不断发挥“小人物”宣讲服务队作用,将各村、各单位中国好人、励志人物吸纳为宣讲队成员,在宣讲队中按照“率先集中学习”“带头自主学习”“创新方式学习”三步骤,不断提升宣讲员理论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推动了“小人物”对理论的理解,更让他们可以连接到最基层的党员和群众,再通过各自擅长的宣讲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这种在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别院等场所采取“小人物”微宣讲的方式,让理论之花在基层遍地绽放。 “小云端”宣讲服务队 今年以来,五陂镇充分利用“两微一钉”“小云端”宣讲服务队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宣传,并进行推送,使群众方便快捷、高效精准、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各项政策、党史,补齐知识短板、增强理论意识。自开展以来,共推送150余次,为群众在普及基层政策和释疑解惑等方面提供了新渠道。 “小云端”宣讲服务队的建设,适应了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工作环境,把全会精神、党代会精神、党史知识更及时、更便捷、更精准地传递到广大群众手中,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展示新形象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