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秀丽的杨岐山区,在游人如织的鸡冠小镇,到处都有国网上栗县供电公司杨岐供电所党员的身影。他们或顶风冒雪巡视线路,积极迎战暴风严寒;或深入村居走访用户,宣传“三零”服务内容,向客户宣传电力安全知识;或深入低保五保等困难家庭,免费检修室内线路及电器,保障群众安全用电,打造了一张为民服务的“红色名片”。 “红”源流长,构筑内生动力“精神高地” 72年前,萍乡解放前夕,在中共萍乡特支领导下,杨岐山区爆发了轰动萍乡、宜春两地的武装起义,沉痛打击两地的国民党反动派,为迎接萍乡解放作出了贡献。而今扎根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杨岐供电所党支部,弘扬革命斗争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将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无缝衔接,积极打造“红源”党支部,把党建与供电服务提升工作深入融合,通过学思践悟笃行,践行“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在“获得电力”方面持续推出扎实举措,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供电服务,促进党建与服务质效双提升。 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本。杨岐供电所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实施党支部“微引擎”驱动计划,将“斗争精神”作为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从提升支部党员大会效能入手,健全完善支部党员大会常态讨论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工作的有效机制,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低电压台区改造、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党员带头、支部攻坚的方式破解自主项目实施、低电压治理等工作难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价值创造能力。 “绿”美驱动,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杨岐山景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对外形象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绿色逐渐成为发展景区旅游的底色,杨岐乡千坵村大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想着回乡创业。但因早年千坵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电力”不足成了摆在眼前的最大困难。为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杨岐供电所主动实施服务对接,组织党员骨干科学制定千坵村配电网升级改造计划,采取自主实施的方式,经过为期2个月的工程改造,立杆20基,架设10千伏架空导线1.5千米,新安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彻底解决了千坵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以前家里的灯都是一闪一闪的,现在自从加了个变压器之后,小餐馆同时开3台空调都不会‘罢工’了。”杨岐乡千坵村里开农庄的柳老板笑着对前来回访的客户经理说道。 上栗县迎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杨岐乡金鸡村十组,是由原来一家鞭炮生产企业退出转型为禽类养殖企业,主要以养产蛋鸡为主,养殖基地采用的全自动智能化蛋鸡养殖设备对电压要求相当高。由于金鸡村十组焦谷山的变压器离基地比较远,在用电高峰期会时不时的出现低电压现象。杨岐供电所提前将该企业列入自主实施项目,投资15万元为其更换低压导线1200米,新建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及时帮助养殖场解决了用电问题。“多亏了供电公司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及时解决我们养殖场用电问题,衷心感谢!”几天后,该企业负责人将一面印有“为企业转型添助力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锦旗送到了国网萍乡市上栗县供电公司。 一年来,杨岐供电所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把优质电能和高效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为产业发展用电需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蓝”领工匠,服务万家灯火春风化雨 在杨岐供电所,还有一位当地家喻户晓的“中国好人”——“电力哥”蓝翔。扎根一线16年来,蓝翔不断探索便捷高效的供电服务方式。他扩展自己的朋友圈,为10000+“好友”贴心解决各种用电问题;他研发的创新创效项目“客户经理智能通讯录”,受到客户经理们的青睐和推广;他因地制宜创建的“能工巧匠”群和“电力小助手”科普视频号,以真心实效赢得群众点赞无数…… 为此,杨岐供电所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抓手,认真践行国网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一名党员”+“一名台区经理”的1+1联动机制,推进党建融入业务一线,党员嵌入服务网格,形成“党建+服务”工作“合力圈”,把供电员工变成了用电客户的贴心人。 说起电力的贴心服务,鸡冠山乡驿马村村委会主任称赞道:“今年4月底,我们村因线路原因新增水泵无法正常运行,村里出现饮水困难,是杨岐供电所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及时为我们新架0.4千伏线路350米,解决了777户3280人村民饮水和农田排灌问题。” 而杨岐乡中心幼儿园负责人则为供电员工主动延伸服务叫好:“5月31日供电所技术员刘帅在用电采集系统上发现幼儿园周未两天的电量比平时还要多,主动打电话向我询问原因,当天下午客户经理就上门查清了漏电原因,及时为学校免费更换了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以及破损的热水机,要不然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力行到细处,见微乃知著。近几年来,杨岐供电所党支部积极履行“三大责任”,深化服务内涵,延伸供电服务,用心用情用诚做好为民服务,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供电服务红绿蓝“三色交辉”的鲜明标识,赢得了广大电力客户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