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安源区安源镇始终将这一重要论断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在绘就“三区同振 城乡融合”曼妙画卷的过程中,饱蘸“红色”笔触,通过固本色、显亮色、创特色,生动勾勒出了一道“物业党建联建”的鲜明印记。 地处萍乡城东南的安源镇是安源区政府所在地,下辖5个村8个社区,管辖居民6万余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地带。镇属8个社区中有4个城市社区、4个城镇社区,共有中高档商业小区、老旧商业小区、拆迁安置小区和开放式小区等共27个,人口高度密集、居民成分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各种摩擦和冲突通过经年累月的沉积,在各个小区物业与业主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融合壁垒”。 “城市小区邻里间很多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罗马风情小区氛围却很好,闲时聊天谈笑,忙时互帮互助,处得像一家人一样。”青林社区党委书记兰小玉说,“让每个小区里的居民都能像亲人一样和睦相处,把青林社区变成‘亲邻’社区,就是我们‘亲邻红管家’想要实现的目标。” 罗马风情小区于2008年交房投入使用,约有200户住户,是附近最小的小区。因住户较少,物业管理成本较高。2015年,在几经转手后,最后一个物业公司不辞而别,临走前不仅动用了大量的房屋维修基金,提前收取了业主物业管理费4万多元,还欠下保安、保洁数月工资款,小区物业一度“瘫痪”。无人管理的小区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臭气熏天,不仅小区邻里之间矛盾频出,更与附近其他小区产生不少冲突,日积月累的问题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 在多次招募物业公司无果的情况下,青林社区开始在小区内引导居民组建自治队伍。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社区党委协助下,罗马风情小区重新投票选举业主委员会,老党员洪道萍被选为业委会主任。 “没人来管我们就自己管!这是大家共同的家,总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些事情,身为党员,我觉得我应该做这个出头人,负起责任来。”老党员洪道萍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烂摊子”,当上了小区里最大的“官”。业委会成员还包括党员李勇、肖国政等5人,为小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业委会虽然选出来了,但如何“管”才是真正的难题。在安源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和高度重视下,整合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楼栋长、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红管家”队伍成立了。业委会党员联合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楼栋长和志愿者,不厌其烦地挨个上门做工作,成功预收来年的物业费来解决停车位划设问题。通过镇党委指导,社区党委协调,小区启用了房屋维修基金,在小区党支部、党员业委会成员的监督下,顺利完成了小区路面的白改黑工程,小区整体环境大幅提升。生活环境变舒适了,小区里的活动开展也多了,邻里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居民相处越来越融洽,整个小区里的氛围也变得像家一样温馨和睦。 “前几年那个物业公司骗了我们的物业费跑了,小区没人管,环境又脏又乱,家里人都劝我把这套房子卖了搬走。”在青林社区罗马风情小区住了十几年的居民钱桂英说道。“多亏了社区,现在小区环境卫生变好了,邻里之间遇到什么困难也有人搭把手,住在这里很舒适,我要一直在这里住下去。”提起这两年小区的改变,钱大姐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要建设‘新、旺、和、美、红的现代化安源’,基层治理的融合壁垒必须破除。”安源镇党委书记杨开闻说道。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安源镇以党建为引领,以求实创新为路径、以红色人文为本底、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在青林社区试点,率先打造了安源“红管家”物业党建联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路径,聚焦“红”的底色、“管”的本质、“家”的意义,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前沿,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统筹整合,以业委会为平台,让居民“自己管家”,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共同解决居民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新格局,绘就出一幅和谐美满幸福的红色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