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下埠, 工厂里,机声隆隆, 工人忙着加工制衣; 田间地头、产业基地 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兴办集体企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1月1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萍乡下埠兴康制衣厂正式开业生产了。 “我们在制衣厂上班,工资计件,每个月有理想的收入。厂子就在村里,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村两委的好领导。”在制衣厂上班的村民杨某高兴地说。 兴康制衣厂坐落于下埠街头,是由下埠村兴办的集体企业,从立项选址、组建班子、引进设备不到半年时间,投资近三百万元,已经下线一条龙生产的整套设备。 “制衣厂的创办不仅为村集体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还能解决150多个就业岗位。”下埠村党委书记陈光彩表示,一定会把厂子管理好,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承接加工项目 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何让村民就近就业是潘塘村“两委”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村党总支部积极与企业洽谈,采取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村出劳力、出土地等方式,推进项目合作开发:由潘塘村合作社投资成立了萍乡市唐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天乐公司电子元件加工业务,同时,依托天乐公司业务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资源。 “我们将村委综合楼1200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电子元件项目的车间,”潘塘村党总支书记刘继红说,车间的成功改造,不仅能实现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还解决了村里4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萍乡下埠兴康制衣厂和 萍乡市唐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正是下埠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下埠镇村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通过承接公益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盘活集体资源、规范土地流转、发挥政策导向等方式,形成一大批“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等村集体经济产业典型,带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全镇13个村全部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