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烈士陵园、安源纪念馆、总平巷距村不足2公里,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大楼、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均坐落在村内;出版发行9亿多张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原始取景点就在村内的马形湾……2021年8月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的安源村,曾经因煤而兴,如今因红色而盛。 穿村而过的株萍铁路萍安段,是江南最早的铁路,有着1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这条铁路作为当年汉冶萍公司的重要交通纽带,在萍乡经济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1921年秋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沿着这条铁路来到安源,在此领导工人革命,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领导创办经济实体发行最早的股票”等多个全国之最,至此一颗颗革命的火种从此播种出去了。 依托深厚的红色资源,安源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掀起红色名村建设热潮,“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发展路径可塑,有振兴前景可期”的活力画卷正徐徐铺开。 安源村党委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红色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发展,以蔬菜种植、现代养殖和红色研学旅游为主导产业,走红色生态发展之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积极修复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逐步关停了村内的洗煤厂、印刷厂等污染企业,关闭了不符合规范的一部分煤矿,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对于部分企业关闭后腾空的土地进行复耕。为加强和巩固城乡环境整治成果,成立了以驻村点长和村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城乡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同时配备了10名清洁员,两辆垃圾清运车,一辆洒水车,建立健全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设备、有督查’的‘五有’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在村域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整治,形成村委治理,党员参与,村民监督的闭环治理氛围。 以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的取景点为核心,安源村着力将此打造为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红色研学旅行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安源特色的旅游胜地,推进马形湾主题生态公园建设。公园内种植了48亩玫瑰,育有桑葚、蓝莓等果树发展农产品拓展体验区,吸纳了5名脱贫户就业。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河道治理和路面提升,并将周围村民的房屋进行免费的房相改造,在山上修建了游步道。经过建设后的马形湾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不仅村民喜欢在闲暇时来此散步,更是吸引众多游客过来参观游览。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安源精神,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发展衍生产业增加收入。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而红色文化会一直沉淀于历史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安源村党委将遵循“红色与美丽互彰,史馆与乡村相融”的原则,对村庄起源、红色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搜集,深度挖掘各类红色资源,按照441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史馆,深入推进“红色名村”建设。借助毗邻中环东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建设总部经济大楼,积极招商引资,为村里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经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