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老关镇 查看内容

暖胃更暖心 有“医”靠更有依靠!

2022-1-14 13:39|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冬日正午的阳光温热亲近,滴滴点点洒落在乡村绿树间,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在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所辖11个行政村,处处可见不同风格相同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些被老年人亲切称为“幸福家园”的养老服务中心 ...

冬日正午的阳光温热亲近,滴滴点点洒落在乡村绿树间,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在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所辖11个行政村,处处可见不同风格相同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些被老年人亲切称为“幸福家园”的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真正得到了身体的慰藉,找到了心灵的皈依。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门口的文艺表演

相亲相爱一家人

虽是冬月中旬,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渡口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饭堂里,却温暖如春。阵阵菜香从厨房飘出来,丝丝缕缕缠绕在活动室“候饭”老人们的鼻尖处,一张崭新的乒乓球台前,两个“老顽童”正你来我往激烈传球,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两眼跟着球左转右转。厨房里两位“志愿值日生”正在忙活着今天午餐,锅碗瓢盆“哐当哐当”,锅里炖着的萝卜排骨汤“咕噜咕噜”冒着热气,为了保温,炒好的菜整整齐齐摆放在柜子里,一打开柜门,各种混合的香味热气便扑面而来,好一个“人间烟火”!

▲“候饭”期间和老友打球的兰日萍

据渡口村老党员、老年协会成员兰日萍介绍,渡口村的饭堂与别处的“大不相同”,这里的“小家法”是他们自己商量定下来的:采购轮流制,每个月安排不同的人来轮值,负责当月的食材采购;做饭轮流制,每天安排两位不同的“志愿值日生”负责做饭收拾,可以说是天天换“新口味”;吃菜“少量多类”,不像普通食堂的“大锅菜”,这儿的菜就是小碗的家常菜,每碗菜配上公筷,圆桌上摆一圈,大家围坐在一起转着吃,营养均衡又健康!而负责做饭收拾的“志愿值日生”当天不需要交餐费(用餐收费标准为60岁以上按年龄等级每人2-7元/餐)。

▲轮值负责做饭的“姐妹花”

虽然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小家法”制度的合理运用,以及渡口村书记王宝昌那句:“你们放心开下去,我就是出去‘讨饭’都不能让这里停”的承诺,再加上每个月区里、镇里给予的餐费补助,更是让老人们对“幸福家园”的正常运转充满了信心,期待着幸福的每一天。

▲其乐融融“大家庭”

开饭咯!”随着厨房传来的指令,“候饭”老人们熟练地去帮忙擦桌子端菜,摆好了大家一道坐在桌前,边吃边夸:“哎哟你这个手艺真不错嘞!”“哪里哪里,我就会炒炒家常菜哟。”其乐融融,真像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家门口的健康关怀,让老人有“医”靠

养老工作好不好,医疗保障是关键。渡口村的卫生所就设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墙之隔,大多数病人都是住在周边小区的老年人,这样的“嵌入”也更大程度方便了老人。

▲为村里老人进行义诊

而檀梓村卫生所距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才30米,卫生所建立了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检查、心理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助医服务,让家门口的“健康关怀”不再遥远。

▲对村里老人进行精神康复治疗

以檀梓村为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楼共分三层,外墙和内部氛围为老关镇统一设计风格,按照“六个一”(即:一个标识、一块展板、一套制度、一种色调、一幅图案、一套设施)标准建设,完全具备开展助餐、助安、助医、助娱 “四助”服务。一楼主要是助餐区,建有厨房、餐厅、无障碍卫生间,可开展集中用餐和定点送餐服务;二楼建有文化室、娱乐室、休息室等,提供助娱、助安服务;三楼为运动、康复训练区,可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村里的周某、李某,通过康复训练,“工疗”技能训练,现在在工厂参加工作,已经可以自食其力。

有温度的志愿帮扶,让老年生活多保障

檀梓村同时还采取了志愿者与特困、留守老人结对关爱服务、村委会监督协调的形式开展探视巡访工作。志愿者为具备自理能力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月提供两次上门服务,查看精神面貌、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饮食安全、用电安全、居住环境整洁;给老人提供理发修剪指甲、内务整理、安全知识宣传、精神慰藉服务,及时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并反馈到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链接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志愿者们还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每月提供两次定期巡访服务,一次上门巡访、一次电话巡访。了解留守老年人需求以及身体状况,再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监护人,为老年人的美好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公示栏

87岁的五保户张木云和有精神疾患的儿子相依为命。9月20日晚,她正费劲地翻找换洗衣物,一个不留心,重重摔倒在地!家中无人照应,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她直到晚上12点才被邻居发现扶到屋内。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志愿者得知情况,连忙开车赶往老人家,将其送至老关医院。经检查,张木云股骨颈骨折,需要转院到区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村里志愿者随即将老人转至区医院安排就医。因老人无人看护,几名志愿者便成了老人的“临时儿女”,轮流在医院悉心照料,直到10月11日做完手术出院,他们才把老人接回家。张木云年龄偏大再加上手术的影响,身体很虚弱,急需补充营养,志愿者们又每天给她煲汤、做饭,直到她身体恢复,可以下床行走。每次看到村里可爱的志愿者们,张木云的眼神里总会露出慈爱与感激的神色。

▲志愿者及专业人员上门更换用电线路

志愿者邬思华是檀梓村委会委员,在探视巡访过程中,他发现特困户张朝福家中用电线路杂乱、老化,稍有不慎容易引发危险,便组织志愿者及专业人士,自费为张朝福更换用电线路,消除安全隐患。迄今为止,志愿者们深入村里所有困难家庭、特困户家中进行用电检查,一共为村里7户人家免费更换用电线路,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老人们可以依靠的“肩膀”。

据老关镇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世萍介绍,老关镇总人口3.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235人,占比近20%。这些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如同及时雨,滋润着老年人的身心,不仅解决了村级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难题,还营造了敬老、孝老、养老、助老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更增加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江西晨报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