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兴湘时评】重塑工业辉煌,彰显赣湘合作的湘东力量

2022-2-9 15:4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湘东人,四方来。悠悠远古,炎黄部落、三苗部落,迁居同一家园——湘东。至五代,设湘东驿于黄花桥,湘东之名,名成于驿。到了明朝,湖南地广人稀,江西人稠地少,“江西老表”拖家携口,移民运动“江西填湖广”,至 ...

湘东人,四方来。

悠悠远古,炎黄部落、三苗部落,迁居同一家园——湘东。至五代,设湘东驿于黄花桥,湘东之名,名成于驿。到了明朝,湖南地广人稀,江西人稠地少,“江西老表”拖家携口,移民运动“江西填湖广”,至近代,张之洞开办汉冶萍公司,“开风气之先”的湖南人又纷纷迁来湘东、萍乡。

兼蓄庐陵文化和湖湘文化的湘东人,一直传承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创业精神。不论汉唐,仅宋元以后,在漕运兴起后建“市”的浏市、草市等赣湘物资交流“中转站”,点缀起萍水河沿岸,物资随航运直入湘江。近代,詹天佑更是主持修建株萍铁路湘东大桥,在这条长江以南的第一条铁路上,继续演绎着赣湘融合发展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的湘东人怀揣一张介绍信就爬上列车北上推介工陶产品,一声号召就组团南下海南岛成为第一代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人……。

自当代以来,湖南攸县建成酒埠江水库,排上、东桥、老关等地时逢旱灾,造就了“友谊渠引来幸福水”的佳话;“工陶元勋”张开国自湖南株洲引进工陶产业发展,让湘东后来居上,荣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老关镇等地群众帮助湖南企业加工手套,演绎了“手套里的赣湘合作”的传奇故事……。

而今,“赣湘合作”筑梦湘东发展愿景。山水相邻,风俗相近,人文相亲。拼搏奋斗和创新开拓,又一次迸发了湘东儿女的不懈激情。  

湘东深居中部地区,不东不西,不沿边不靠海,地理尴尬与生俱来。然而,“深居”并不意味着必定“简出”,不东不西并不意味着拿不出东西,不可以连横东西。湘东敢为人先,不当“边界”当“门户”,不甘“坐等”奋力“争先”。乘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政策“红利”,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湘东跋山涉水、勇破万难。湘东发展战略,呼应大势重构。

赣湘合作,风景独好。湘东与醴陵率先签订合作协议,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合作发展。赣湘萍(渌)水流域联合巡河大力推进,“生态对赌”让两省收获生态文明建设共赢。浏阳市人民医院、集里医院与湘东区人民医院医疗人才互派、医疗资源共享,实现医院互接异地就医,唱响医共体建设创新之歌。湘东茶叶包装产业占比市场六成,携手湖南包装企业共闯“一带一路”。湖南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中盐美福生态肥料有限公司等湖南企业的货运专列驶入湘东赣西陆港,产品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凯龙钡盐等湘东企业生产的产品为湖南节能玻璃等产业链提供充足的上游原料。湘东政务服务创新推动“异地通办”,54项政务服务实现两省通办互认。文旅合作、融媒体中心合作、交通合作……,湘东区全方面、全领域推进赣湘合作。

赣湘合作,创新开拓是风帆。赴“赣湘合作”盛宴,湘东必须稳坐创新开拓席位。湘东区制定出台《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工作方案》,举办首届赣湘融合夜间消费节。在湘东区科创中心,与湖南大学签约合作的“(重)结晶碳化硅陶瓷产品研发与应用”项目落地湘东。湘东区投资上百亿元建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打造一系列湘籍企业的配套产业链。近3年内新注册成立的6400余家工商企业中,由湘籍人员投资或参股的工商企业有3100余家,接近总量的50%……。

“江西需要热火朝天!”省委书记易炼红说,江西将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充分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推动新年强劲开局,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的湘东区,将携手争创全国“数字乡村”样板县的醴陵市,勇攀数字经济发展高峰!

市委书记陈敏强调,要以更实的作风、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努力干出“第一等工作”,创造“第一等业绩”,助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湘东聚焦“当标杆、走前列”的目标定位,争分夺秒、日夜兼行!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湘东区委书记何超慨然而言。湘东儿女,奋斗在路上。每一次创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砥砺湘东人心性;每一次拼搏,勇攀绝顶,坐看云起,豁达湘东人胸襟。王安石游完褒禅山,写记感叹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腾飞吧,湘东!在重塑工业辉煌的征程中谱写赣湘合作的壮丽诗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