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炊烟袅袅、小道窄桥、古朴静谧,峡谷傍村而立,山水相映成趣。老党员罗金尧每天都会到徒步小道来散散步,做做操。他说:“自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以来,窑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路边有许多的危房,杂草荒乱,如今都快变成旅游村了!多亏了有‘党员联户’工作机制,才得以顺利实施。” 罗金尧所说的“党员联户”,是窑下村去年开始推行的“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该村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党员联户”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联”出了乡村治理的新气象。 多层次“问需”,创新党群联动新模式 窑下村推行“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由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左右骨干党员,每名骨干党员联系N户群众,全村46名党员按照月联月访的要求,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党员联系服务日”,激发广大党员在定期走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宣讲、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等,充分发挥他们在助推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四级联动”治理新格局,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广场上,院落里,一人搬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就是我们十来个中心党员学习和群众议事的地方。”窑下村党员中心户张英说。每月至少召集中心党员进行一次民情分析,第一时间收集和掌握村情民意,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进一步渗透进群众中。 宽领域“接单”,构筑共建共治新格局 党员在开展联户工作中,当好政策宣讲员、民意调研员、致富帮带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文明监督员,不断创新党员群众联动方式,确保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严格“一事一议”标准,党员独立能办的立即就办;针对专业性强、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村党支部梳理汇总后,一周一报乡镇议事协调机构,乡镇议事协调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时办结;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实行闭环管理,集中研究解决党员联户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截至目前,该村联系群众1800余人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交问题4次,帮助解决残疾困难群众享受低保政策、春耕生产灌溉用水、农村道路拓宽和路灯安装、企业规划审批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150余个,办结率达到100% 高质量“赋能”,诠释乡村振兴新速度 “党员联户的方式,不仅可以传达好党的政策,也可以了解农户家庭情况,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一来,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人心也更齐,村内氛围也更好了。”窑下村党支部书记廖小群说。自窑下村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以来,窑下村党群同心、齐抓共管,全体村民齐发力,刷新窑下新速度,实现了群众真满足。探索试点“5+2”产权改革,通过林权抵押融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无偿拆除空心房8座、棚屋16间,无偿征用土地林地50余亩,1个晚上签订好58户房相改造协议书,3天流转好150亩耕地、300亩林地至村集体公司,5天迁坟48座,7天完成株树下2.3公里路基铺设。 “真没想到,家乡能有这么美!还能有这么大的发展。”返乡村民张顺走在新修的沿河游步道上赞叹道。窑下村的综合体建设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随着研学基地、水上乐园、油茶基地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全方位“评效”,激励党员先锋新作为 如何检验为民服务成效?窑下村有着自己的小秘诀。党支部为每位党员都设立了“红色账户”积分,具体记录党员联户工作开展情况,并建立“群众、支部、党委”三级评价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由镇村两级党组织就党员联户每项工作落实成效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党员年度民主评议结果。“红色账户积分靠前的党员评定为星级党员,每月进行更新排名,在党员荣誉榜上公示,年底还有表彰呢!”2021年被评为五星党员的张敏萍非常激动地说。建立“红色积分”账户后,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参与村集体建设的意愿更加高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大家都是抢着干、比着干。 “我们现在有什么事只要和联户党员说就行,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村民甘小玲笑着说,“安装路灯、整治卫生死角,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党员干部雷厉风行,是真的把我们的诉求放在了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