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图腾信仰。由于傩舞流传地区不同,表演风格也各异,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深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流派,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热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流派。 傩舞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受傩文化影响汶泉村傩舞队每年正月下户为每家每户送祝福送平安的好日子,是汶泉村的傩舞跳得最欢的时候。千年的沧桑,雕刻在那一面面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面具里,留存在古朴的傩舞中,乡亲们兴高采烈的欢迎,使傩舞成为新年一道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