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讲好我县强村富民故事,传播芦溪乡村振兴好声音,“芦溪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栏。一起来看看吧! 窑下村总面积7.99平方公里,人口1107人,党员46人。窑下村文化底蕴深厚,千年古窑遗址分布南坑河两岸,素有“先有窑下、后有饶州”之说,境内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南邻老鹰谷,东靠明月湖,山水相映,自成佳趣。近年来,窑下村紧扣“三强三聚”工作思路,通过强基、赋能、铸魂三大举措,聚焦组织振兴、产业富民、乡风文明“三大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荣获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市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基固本聚合力,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锻造硬核队伍。坚持“内育”与“外引”相结合,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6人,选调1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到村挂职锻炼,选派优秀驻村干部4人,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等100余人次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发展思路、碰撞思想火花,为窑下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打造红色阵地。高标准改造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党群议事角、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以定点服务、设岗定责等方式,推动便民惠民提能增效,全面推行服务群众365天不打烊,打造服务群众的“红磁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创新联户机制。推行“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党员“承启初心、架连心桥、办暖心事”,围绕民意收集、矛盾调解、为民解难等方面,组建了一道汇聚民心的网络。 强抓产业聚动能,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理清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托窑下村千年古窑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以S311旅游公路串联明月湖景区和老鹰谷景区,规划建设窑文化研学中心、文创集市、徒步旅游路线、明月峡漂流、特色种养等产业,积极融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发展格局,全面承接武功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客源。 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抓好路、水、电等设施建设,筑牢产业发展之基。完善精品游览徒步路线,加快宋元古街改造和特色民宿建设,投入800余万元完成房相改造、河道提升、道路拓宽等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得到党员群众积极拥护,为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拓宽增收渠道。积极探索林业产权改革试点,通过林权抵押融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现已流转耕地160亩、林地300余亩。设立盛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接公益性项目,深化“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种植秋雪蜜桃150亩、高产油茶300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9.55万元。 强筋铸魂聚内涵,建设乡风文明新高地 传承启初精神。窑下村是被誉为“中国保尔”,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胡启初的故乡,是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杜鹃花小屋的发源地。近年来,该村大力挖掘和弘扬启初志愿者精神,擦亮“党建+志愿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设立杜鹃花小屋11家,注册志愿者达850余人,“杜鹃花小屋”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60强,为江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深挖古窑文化。先后邀请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业界知名人士亲临窑下考察,围绕“千年古窑、毓秀南坑”,打造“一市两馆”(即文创集市、南坑窑文化展示馆、陶文化艺术体验馆),建成碎瓷片创意围墙群和古窑徒步小道,深挖“千年古窑”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力推进古窑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 培育文明新风。深入推进“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坚持评选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深挖选树一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强烈感召力的先进典型,传播乡风文明,引领社会风尚,好家风好家训得以传承,好乡风好民风已蔚然成风。窑下村党支部书记廖小群获评2021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窑下村民、启初志愿者协会会长张敏萍家庭荣誉江西省“最美家庭”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