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村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中部,距芦溪县城约15公里路程,属丘陵地带,村北有金鸡岭。据《甘氏族谱》载,“势欲登天莫与其,雄飞有象似天鸡”。民间传说此天鸡是一只雄健的“仔鸡”,年深月久,口口相传,演化成“紫溪”。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5274人,现有党员135人,2022年,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对标党建“三化”建设要求,大力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优化党组织设置,采取“五同”(同地域、同岗位、同产业、同兴趣、同平台)模式,按需设置5个党支部(3个地域型党支部,2个功能型党支部),合理划分党小组,形成“党支部并联党小组,党小组凝聚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组织体系。选优配强村班子,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5人,致富能手4人。派强驻村工作组,通过“第一书记+村级班子”形成工作合力,达到“1+1>2”的效果,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用好群众工作法,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四员定位”(政策宣传员、活动组织员、工作监督员、群众联络员)发挥党员的上联下接作用,推行“屋场夜会”“小组比武”“三问监督”(对具体监督事项列清单提问、抓重点询问、找弱点质问)等机制,把“话筒”还给党员、交给群众,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商量办,重大决策事项公开透明,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推动党员群众由“等着干、推着干”转变为“争着干、比着干”,形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发展氛围。 立足新阶段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在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创办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推广紫溪经验,响应县委实施“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总结紫溪经验,将紫溪的“发展实例”变成鲜活“教学案例”,形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紫溪品牌”效应。培育实用人才,按照“校区在乡野、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吃住在农家”的办学思路,利用紫溪村脐橙基地等20多个现场教学基地,与省农科院、江西农大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院校合作,面向“三农”干部、乡土人才、职业农民提供党性教育、电商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为乡村振兴储备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依托学院资源优势,汇聚建立专家教授、“田秀才”等本土人才资源库,构建“党建+产业+人才”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带回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9批9760人,搅动思想、提升技能,助力产业振兴。 积极落实县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五条举措,探索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富民兴村路子。支部引路,当好“红娘”,村党总支领办了种养、土地股份等合作社,变村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流转土地4600余亩,打造脐橙、安福蚕子、大庆家庭农场为主体的“一园两场多基地”产业发展新格局,村集体每年从中获得固定租金和土地入股分红收入。党员带路,开展支委班子、党员致富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项目,在“吃、住、学、游、购”一条龙服务上形成“学院+党支部+农户”模式,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产业铺路。用活政策,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做优千亩柚园、千亩橙园等特色帮扶产业。通过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合股联营模式,按照比例进行分红,有效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不足1万元壮大到2021年的125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5000元提升到2.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