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的一天,高坑镇王家源村村部大楼突然来了几位陌生的“客人”。看到大家有的在整理脱贫攻坚资料,有的在开会讨论村级事务后,“客人”亮明了省监察委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对王家源村的干部作风表示充分赞许。 王家源村从一个“破败老村”变成“靓丽新村”,其中少不了村里党员干部的努力和付出。 2018年初,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结束之后,借王家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平台,该镇党委书记面向全体村(社区)“两委”干部作了形势报告,提出“在脑子里强化四个意识,在工作中重视四个主要,在管理上加强四个务必,在做人上养成四个习惯。” 形势报告让新一任王家源村“两委”认识到,要脱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必须抓紧抓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让大家都成为农村党建、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明白人。 一年多来,在高坑镇政府工作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王家源村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开会的图片和会议内容介绍。“实际上,开会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因为村里的事实在是太多太杂,要补上能力水平上的短板,通过开会来认清形势、互相学习、增进团结,是一个有用的办法。”谈及学习培训,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国如是说。 不仅如此,王家源村还把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学习培训的重要方面,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设“习语堂”“习艺所”等功能室,并配套改建图书室等硬件设施,增设各类宣传展板、宣传栏,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和氛围。另外,村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干部到芦溪卢德铭烈士纪念馆、莲花龚全珍工作室等地参观学习,推动党员干部思想转变和观念提升。 王家源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和一个安居小区,共335户9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5户169人。 “王家源村相比其他村来说,是有一定历史特殊性的,虽然人口不算多,但面积大,情况复杂,事情多而且很难办。这对村‘两委’来说,挑战不小!但从村里的变化来看,他们是当好了‘拼命三郎’,扛住了挑战的。”对王家源村“两委”,该镇党政主要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 新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源上小学和光伏电站,改造一品农嘉合作社种植结构,村内道路沥青路面改造,自来水工程,危旧房改造,还有全村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对村“两委”来说,件件事情都不容易,特别是脱贫攻坚,更是难上加难。 ▲王家源村两委班子召开工作部署会 面对困难和挑战,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让王家源村党员干部都进入了拼命的状态。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甚至顾不上家庭,带病坚持工作,几乎成了常态。“只要能把事干好,苦点累点也无所谓!”驻村“第一书记”戴宏秋笑着说。 王家源村的变化是可喜的,但村“两委”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他们从工作中领悟到,只有不断谋求发展,才能让王家源村好上加好。 ▲区政协主席陈建荣视察王家源村槐猪养殖基地 今年年初,村“两委”又开始忙活起来,因为一个新引进的农业产业项目又需要他们狠下一番功夫了。在新建的槐猪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国介绍说:“槐猪养殖这个项目是去年年底开始筹建的,是我们今年重点扶持的扶贫产业。我们希望把这个新的产业做好做大,让村里的脱贫攻坚更有保障、更有底气。”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推动村级发展,王家源村“两委”还琢磨起了智力引进的文章。他们详细了解村里外出人员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从村里走出去的著名学者、成功人士,主动对接并邀请他们回村调查研究,听取他们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村“两委”的系列举措,有了来自各方的智力支持,王家源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