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健、胡丹 “我们夫妻俩都在城外工作,回家晚。以前,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放学后没人管让我们很不放心。”金典社区居民小李说,“现在社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在这里孩子有伴玩,有人辅导学习,还能参加益智活动,把孩子放在社区我们很放心。”这是安源区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激发城市活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安源区以全域思维,深挖红色党建品牌,树立党支部引领下的“一会三中心”的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纵向四级联动、横向条块融合,编织合纵连横“红网”,打造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形成服务群众的“供给侧”,让“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 统筹下好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 42个社区共吸纳34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签订134份结对共建协议书。针对7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分布在城市的现状,安源区构建起“区委领导谋划、街道党委统筹协调、社区党组织整合资源、网格(小区)党组织创新服务”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统筹下好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 安源区委制定出台了《安源区全面推进“三建三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案》,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明确措施,厘清责任清单,让辖区单位变“漠不关心不愿做”为“热情参与积极做”,变“各自为战”为“共同奋战”,驻区各类党组织逐步从“旁观者”变成“局内人”,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以党支部引领为重点,建立完善了“一会三中心”管理服务新模式,即“共驻共建议事会+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综合治理中心”,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力量。从“以前是社区党组织一家转”,变成“现在大家一起转”,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实现社区发展服务“大联合”。 “单位党员”化身“社区党员” “社区没有活动场地,群众想在家门口看文艺表演”……区委组织部蹲点南外社区的党建特派员吴舟正在认真记录着结对共建单位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如何充分盘活辖区的已有资源,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是安源区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该区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要求区委部门、区直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分别联系1个社区党组织,选派党建特派员下沉社区,并实行单位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六个一”共建模式,即“一表、一群、一卡、一员、一中心、一协议”,通过开展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社区考评等方式,建立“一季一反馈”“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反馈机制。 花园社区共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小桥社区共建单位的在职党员充当“就业信息收集员”,定期在党群服务中心发布就业信息,帮助43名居民找到就业岗位;三角洲社区定期开展空巢老人走访谈心,与30余住户“攀上亲戚”……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个党员走进社区,8小时“单位党员”化身24小时“社区党员”,城市活力正在激活。 小区党支部成了居民的“主心骨” “我家的电视机坏了。”“我会修电器,我来试试。”御景园小区党支部QQ群里的互动让人觉得温暖,曾经“党员干部热热闹闹地干、群众袖手旁观看”的现象不见了。安源新区凯旋香格里小区党支部自成立后,与小区业委会、物管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小区内各种矛盾争端、促进邻里和谐,成了居民的“主心骨”。 “用组织资源化解改革压力,用组织网络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尽可能让网格中的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组织带来的温暖,让每个群众都积极参与到建设当中来。”安源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安源区探索建立了小区党支部,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业委会、业主监督委员会和物业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体系。以小区党建为切入点,将党组织建在小区里、楼栋间、住户中,把党建工作延伸覆盖到小区,打通城市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使居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