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高质量发展】减肥增效:绿色农业“加减法”

2019-5-6 12:0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湘东发布

摘要: 农业增产=多施化肥减肥=减产减肥、增效均可兼得一减、一增简单“加减法”铺就绿色农业发展大道近年来,湘东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加法减法一起做,不断创新农业种植方式,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

农业增产=多施化肥

减肥=减产

减肥、增效均可兼得

一减、一增

简单“加减法”

铺就绿色农业发展大道


近年来,湘东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加法减法一起做,不断创新农业种植方式,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涌现出了“稻-虾”、“ 稻-鱼”、稻-鸭”、“ 莲-虾”、“ 莲-鱼”等众多种养模式,通过水稻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大力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活动,提倡使用生物肥和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率,实现粮食生产减肥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从高产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荣 誉 榜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名单,全省10个县(市、区)荣获“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称号,湘东区位列其中,全市唯一!



减减减

减肥再加码


▲2019年4月1日,央视财经客户端对我区稻鸭共生有机稻田进行了34分钟的网络直播

▲2018年9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让农民丰收的喜悦点亮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各地引发热烈反响》

在广寒寨乡一米当鲜家庭农场,水田里的早稻正吹着温煦的春风,奋力生长着,你以为这仅仅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水稻田,那就错了,而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稻鸭共生基地。据农场负责人介绍:“等秧苗再长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鸭苗放进稻田,鸭子和水稻在同一片田里面共同生长,形成一个生态共生体。鸭子在水稻田里,能够为水稻除虫、除草,提供肥料,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而反过来水稻田也能够给鸭子一个广阔的觅食、栖息以及休息的一个空间。而且我们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给土壤沤肥,正是因为采用这样的生态种植模式,既保证了水稻生产的纯绿色、纯生态,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增强土地的肥力。”

  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种植技术,利用鸭子集群特性、杂食潜能,除草灭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目前,一米当鲜家庭农场生产的三十六湾稻鸭米荣获第十三届江西“生态鄱阳湖 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产品金奖,因稻鸭米绿色健康,口感好,售价一度达到15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


▲稻虾共养

▲稻鱼共养

▲莲鱼共养

在腊市镇千亩龙虾基地,当下正值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只见一片忙碌的场景,工人们正忙着拉网捕虾,而在基地专门设置的龙虾垂钓区,游客们也同样地在忙碌着和小龙虾斗智斗勇,只为将它们一一“擒获”。这里同时也是腊市镇的稻虾共作基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我们这边采用的这种虾稻共作方式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小龙虾在田间会捕捉害虫及虫卵,还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同时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真正实现了零化肥。加上小龙虾物种的特殊性,不能使用农药,因为如果在种植过程中投入农药,将会导致小龙虾的大面积死亡。虾稻共作种植得到的大米是没有化肥和农药污染的。

  “虾稻共养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腊市镇千亩龙虾基地负责人说,过去村里人光靠种粮食每亩地最多赚1000元,现在小龙虾每亩田年产150-200斤,按均价每斤20元计算,单小龙虾一项就有3000-4000元。稻子不打农药、不施肥虽然会有一定减产,但是绿色种植方式产出的稻子品质高,每亩也有1000多元收入。



换换换

技术再更新

在排上镇北兴农业制种基地,只见农户将秧苗平整地放在插秧机上,随着机器的运转,一转眼的功夫一排六株秧苗便整齐的列在田间。其插秧速度之快,可为农户节约了不少的成本、也提高农忙时节的生产效率。

而在基地的另一边,工作人员正在路边操控着无人机给作物实施病虫害防治,科技感十足。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农业减肥增效,我们公司近年来不断引进新技术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我们采用飞防植保技术,利用无人植保机对农作物田间的杂草、病、虫进行统防统治,彻底颠覆传统打药模式,不仅省工、省药、省钱,而且效果好、效率比人工快五十倍。”

此外,湘东还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在基地农田安装智能诱虫灯,代替传统的除虫剂的使用,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实现安装全覆盖,能够有效防控虫害的发生。同时,为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该公司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油菜花等绿肥作物,盛花期翻压后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升肥力,这极大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而且更能够为作物吸收,保证了粮食生产的质量,同时还减少了粮食生产的成本。



增增增

增效再提升

近日,麻山镇的各个葡萄园里一派生机,种植户们正在葡萄大棚里忙着摘叶疏果。自2014年开始,麻山村的贫困户李绍林就开始种植葡萄,除之前栽种的巨峰、珍珠葡萄外,今年又引种了黄蜜等新品种。


“这个葡萄绝对好吃,我种的葡萄从不用化肥,全是有机肥。”李绍林一边摘叶一边介绍道。“使用了有机肥种植葡萄,产量提高了,葡萄口感更好了。特别让人高兴的是,土壤检测下来品质提升了,不仅变得松软,土壤里的病虫害也减少了。”

在七彩葡萄公园,工人们劳作起来一样轻松自在,一口气为两三米远的肥料培土掩埋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说:“使用了有机肥,土壤不板结,土质疏松了,葡萄长得好,干活不累,挖起沟培起土,一点也不费力。”

七彩葡萄公园引进的生物有机肥料,是利用玉米油料渣、菜籽油料渣、米糠等优质有机物料在活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充分发酵腐熟制作而成,具有改良土壤、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逐年减少土地成本投入等特点。种植户都认为:“有机葡萄种植与土壤改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最优质土壤、最优质的有机肥才能种出品质最好的有机葡萄,才有走得更远。”2018年,当地葡萄种植为家庭创收年均近8000元。



粮食生产减肥增效

培肥地力、“藏粮于地”

农民增收、农业提质

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