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源南乡 查看内容

用生命谱写华章 将笑容留在春天——追记芦溪县源南学校老师刘会兰

2022-3-18 17:0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春天款款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可在乡村教育战线执教32年的刘会兰老师,却突发脑溢血倒在三尺讲台上,将笑容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天。妈妈老师 爱生如子52岁的刘会兰是芦溪县源南乡桐木小学的校长。2月23日噩耗传 ...

春天款款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可在乡村教育战线执教32年的刘会兰老师,却突发脑溢血倒在三尺讲台上,将笑容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天。


图片
妈妈老师  
图片
爱生如子

52岁的刘会兰是芦溪县源南乡桐木小学的校长。2月23日噩耗传开,她教过的学生都不敢置信。召开追悼会这天,雪后初晴,但呼啸的北风仍吹红吹痛了现场一双双泪眼,站在老师遗像前,千般追忆万分不舍。

图片

▲追悼会现场

图片

“刘老师是我印象中最和蔼的一位老师,声音柔柔的,连眼神都是暖暖的。”学生李福情刚转学过来时人生地不熟,不爱和班上的同学说话,数学成绩也跟不上,常常在课间或放学后,拿着不会做的题去问刘会兰,刘老师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情,笑吟吟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有时候,我望着她的侧脸,觉得她像极了妈妈。”抹了抹眼角,李福情继续倾诉,“有一次,老师感冒了,嗓子沙哑,但她没有休息,哑着嗓子连着上了两节课,连口水都没喝,还对着我们笑嘻嘻的……”

图片

▲刘会兰老师(黑衣)

学生刘某某,智力发育迟缓,每天头发都是脏兮兮的,天天穿着同一套校服。刘会兰掏钱买好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护用品,用袋子装好,塞到她手里,要她带回家用。担心她穿得单薄,不时把她拉进办公室,细心给她换洗,教她如何把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小刘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刘会兰担心她不懂青春期生理卫生,又像母亲一样一边叮咛护理注意事项,一边手把手教她操作。

图片
暖心“会姐”  护人周全
图片

在源南学校,几乎全校教职员工,不管年龄大小,不分男女老少,很少叫她刘老师,都是叫她“会姐”。为何她能独享此份“殊荣”?原因无他,因为她真的就像是一个邻家大姐姐,像一个发光体、一支润滑剂,嘘寒问暖,光芒四射,“只要有她在场,气氛就和谐温馨。”

肖婷婷2009年到源南学校执教时与刘会兰搭班,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回忆起刚到学校时刘会兰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引领,仍然止不住地抹眼泪,“2017年我怀孕时,因为妊娠反应吃不下饭,会姐就将电饭煲带到学校来,每天变着花样为我煮可口的饭菜,跟家人一样贴心。”

图片

▲刘会兰老师(左)和退休教师袁绍萍(右)

“她待人总是那么热情,做事从不说苦不讲累,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源南学校退休教师袁绍萍是刘会兰刚步入教师队伍时的领路人,这些天一提起刘会兰的名字就会泪水涟涟,“没退休那会,我有时学期中途需外出培训,会兰主动跟我说,她来代课,省得中途换来换去,既麻烦其他老师,更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让我安心去参加培训。退休以后,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只要看到我,她总是全程扶上扶下,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周到。”

“在会姐心中,好像就没有烦心事,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热情似火、快人快语,学校里有她的地方,就要多些笑声,同事们有什么烦恼事到她这里都能得到开解。”

“会姐做事相当麻利,娘家婆家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家人、同事、邻里,从来没跟谁红过脸。”

刘会兰的同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回忆着她的点点滴滴,哀痛、惋惜、喜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刘会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没有不好的人,没有难做的事。”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动情地说道:“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我们还真找不出她一个明显的缺点,她永远都是春风拂面、乐于助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怎么形容她都不为过。”

图片
敬业校长敢于担当
图片

图片

▲刘会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从教32年来,刘会兰足迹遍及源南乡新棚小学、花园小学、新下小学、源溪小学、桐木小学,从最早的任教老师到后来的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再到桐木小学教学点的幼儿园园长、校长,每次接手新岗位,她都是笑嘻嘻地回答四个字:“好的,我来。”

2018年,源南学校教学点桐木小学学生锐减,改成包含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点。尽管只有10多个幼儿和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做的事一点都不能少,因此无人愿去。刘会兰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带领两名教师,把教学点的教学任务和素质教育做得风生水起。“会姐走了,桐木小学十多个师生的用餐成了学校总务的一个难题,现在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会姐在桐木小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既管行政,又管买菜做饭的不易。”分管总务工作的源南学校副校长朱诚说,自己佩服的人不多,刘会兰就是为数不多的让自己佩服的人之一。

图片

▲刘会兰老师(左)

图片
言传身教  无声传承
图片

“1999年读小学二年级时,我转到刘老师班上,开始我很不合群、抵触学习,是会兰老师一次次家访、一次次特别地关注与鼓励,才带着我慢慢融入了集体。”源南学校团委书记廖青曾是刘会兰的学生,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操场上唱歌、游戏时,会兰老师牵着自己的手引领自己融入集体的情景。和自己敬爱的老师成为同事后,廖青和同事们也改口叫起了“会姐”,“会姐是我的引路人,是我永远的榜样。”

图片

▲刘会兰老师种植的时令蔬菜

桐木小学围墙边有一畦长长的菜土,菜土里各种时令蔬菜绿意盎然。这片土地是刘会兰生前一锄一锄开垦出来的,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节约了伙食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孩子们开展劳动教育课。这些日子,刘会兰在桐木小学的搭档——李瑞萍老师,也像刘会兰生前那样,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赶到学校,开门、打扫卫生、整理菜土,完成教学任务,用无声行动致敬刘会兰。

图片
无微不至 遗爱人间
图片

3月1日下午,刘会兰离开人世的第6天,她的丈夫、女儿、弟弟与她的同事,来到她最后倒下的地方——四合院般的桐木教学点追思。门上的铁锁依旧,院里的大樟树依旧,校园里的一䓍一木,一桌一椅,依然如故,只是再也见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听不到她“咯咯”的笑声。

图片

▲刘会兰老师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刘会兰用自己短暂而绚烂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䓍去”的教学理念,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