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村领导到校慰问儿童,指导工作!” 芦溪县源南学校桐木小学教学点校务日志最后的记事栏上,刘会兰老师的字迹永远停留在了2022年2月21日。 
▲桐木小学校务日志
2月22日上午,燕子湖脚下的桐木小学安宁静谧,刘会兰老师也如往常一样快步走进二年级教室。10时25分左右,课堂上的刘会兰老师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无力地伏在讲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10多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经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脑内出血。23日上午,还没来得及给学生讲完课、还没来得急填写完校务日志最后一栏的刘会兰老师,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刘会兰于1990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教32年间,刘会兰的足迹遍及了源南乡新棚小学、花园小学、新下小学、源南乡中心学校、源南学校等学校。2018年,桐木小学学生锐减,改成了桐木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只办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点,全校幼儿及学生仅15人。桐木小学地处偏远且学生较少,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项工作都落下不得,因此无人愿去。48岁的刘会兰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既当老师又当校长,成为了源南学校下辖村小负责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好友及同事严桂英打趣地问她:“这次下去打算什么时候再回中心校呀?”她笑嘻嘻地说:“我可要在那儿干到退休哩!”教学点的条件自然不如中心校,但她从来没有说过不想干的话。2019年,因学校开的工价不高,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友做饭,可桐木小学却面临着近20名师生中午用餐的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形,刘会兰二话不说,一人包揽了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做饭所有活,她每天早上七点多买好菜到校,煮好饭切好菜后才开始上课,日日如此。“出事那天,她也是在厨房忙活完才去上课的。”新来的幼师吴珍琼说。“会姐是真正地把桐木小学当成了自己的家!”源南学校分管总务的副校长朱诚感慨道。“家”里“家”外,她总是悉心操持。“为防止学校露天挂锁生锈,一到下雨天,她就细心为挂锁套上塑料袋,桐木小学的门锁至今都还是完好如新;为了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蔬菜,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她愣是将学校围墙旁一方宽度不足1米的窄空地一锄一锄开垦成了一畦长长的菜土,如今去看,菜地里的时令蔬菜依然长势喜人;她把学校的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学生最需要的东西上,对自己却苛刻不已,明明可以为办公室装上空调,可她却说买个取暖器就够了,她心里惦记的是早早地为孩子们装好上课用的一体机……”学校要发展,就得跟上潮流,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成了刘会兰的必学技能。面对自己不拿手的事,她虚心请教,克服困难,从不“撂担子”,也从不“踢皮球”,学校的各种报表填报、软件安装、系统运营……她都亲力亲为。“会姐遇到不懂的信息化问题就会给我打视频电话,让我一步步教她操作,但从没开过口说让我直接帮她做……我曾见过在她的记录本上,整整两页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各大网站的账号和密码。”刘会兰对待工作的态度让负责电教工作的宋琦老师深受触动。刘会兰的同事只要一提到她,除了哀痛惋惜便是油然而生的敬佩与赞美:“桐木坑的弹丸之地,她硬是活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广袤”“年纪较大还担任村小负责人,她从无怨言”“她无论在教师岗位,还是管理岗位,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刘会兰老师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和伟大。“她走了,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桐木小学刘会兰的搭班教师李瑞萍叹惜道,“她是我的标杆,是我的榜样,她走后,我也会努力将工作做到像她一样好,在桐木小学继续她未完成的事业。”扎根乡村教育32年,学生永远都是刘会兰的“心头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她的循循教导、温暖关怀之下成长成才。“她是唯一一个除了我父母以外,仅凭我的神态就知道我遇到了困难的老师,她真的就像妈妈一样!” 源南学校青年教师、刘会兰老师的学生曾梦丽回忆起俩人初次见面时的场景:2005年,读小学四年级的曾梦丽转到刘会兰班上,内向腼腆的她到了新的环境显得格外拘谨胆怯,午饭时间到了,因不知食堂方向,又不敢开口询问,只得默默坐在座位上饿着肚子。刘会兰路过教室,仅匆匆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她亲切的话语、温暖的笑容,至今都让曾梦丽记忆犹新:“如今我也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份职业,选择数学这门学科,就是深受刘老师影响。在我心中,我永远以刘老师为楷模,我也要像她那样教书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曾梦丽眼中闪着坚定的泪光。刘会兰2016年在源南学校任教时,班上有一位刘姓学生,因智力发育迟缓,加之家庭情况特殊,生活很难自理,每天都是蓬头垢面,一年到头都是一身脏污的校服。刘会兰见状,经常亲自为她梳头、洗头,帮她打理干净,甚至还会自掏腰包为她买好沐浴露、洗发水等洗涤用品,用袋子细心装好,交代她带回家用。冬天到了,眼见这位学生还是单薄的校服,担心她受冻着凉,刘会兰强行把“不懂事”的她拉扯进办公室,给她换上厚厚的棉袄。作为办公室主任的她,还号召办公室的老师将家中小孩闲置的衣物捐给这名刘姓学生,不仅如此,她还将这些衣物洗干净、叠整齐,送到了学生家中。小刘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刘会兰又操心她不懂青春期生理卫生,主动找上她,像母亲样一边叮咛护理注意事项,一边手把手耐心教她操作。“会兰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不嫌弃任何一个学生。”曾与刘会兰搭班的邓虹老师说。“那一刻,我觉得她像极了妈妈!”学生李馨熙读五年级时曾在刘会兰班上,有一次研学旅行,从未出过远门的李馨熙在大巴车上晕车呕吐,刘会兰发现这一情况后,先是轻声安抚,再是帮她按摩缓解症状……这一幕恰巧被源南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其实那时她也晕车呕吐,脸色煞白,可她草草在后耳根贴了个晕车贴,便照顾学生去了。”“我孙子曾是她班上学生,2018年她来到桐木小学当校长,还特意来到我家走访,笑嘻嘻地和我说来桐木工作了。”桐木小学附近的村民刘志勉回想起刘会兰第一天来到桐木小学任教的场景,“就算现在没有教我家孩子了,但她还装在了心里,这个老师真的好。”“刘老师是我印象中最和蔼的一位老师,声音柔柔的,连眼神都是暖暖的。”“刘老师既像长辈又像我们的大朋友,不管学生成绩好坏她都一视同仁,对成绩不好的同学更是上心。”……参加追悼会的学生忆起与刘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泪红了眼眶。他们在现场拉起了“刘老师,我们怀念您”“刘会兰老师一路走好”的横幅,以此表达对刘老师最深切的怀念之情。刘会兰业务能力很强,她带的班级、教的课程,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芦溪县、源南乡优秀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刘会兰自觉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课堂氛围幽默活跃,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上刘老师的课很轻松”“那时候我最喜欢上的就是刘老师的数学课”“刘老师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知识点,有时还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课”……刘会兰平易近人,对待学生宽容而不失严格,风趣而不失认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2017年,学生李福晴刚转学过来人生地不熟,不爱和班上同学说话,数学成绩也跟不上,常常在课间或放学后,拿着不会做的题去问刘会兰,刘老师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情,笑吟吟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有一次我上课开小差,无聊地摆弄着笔袋,刘老师没有当众批评我,而是慢慢走向我,抚摸我的脑袋轻声对我说‘要认真听讲哦’。”在学生宋佳的心中,刘老师永远都是那么地和蔼可亲。刘会兰始终本着“敬业为乐”的工作理念,对待教学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数学讲题讲究“趁热打铁”,因此她格外重视作业批改的时效性。2017年,新入职的李清任教数学,刘会兰任小学数学教研组的组长。“会姐那时教两个班的数学,作业比较多,每次开教研会前我都能看到她会利用教研会议前的空档多改几本作业。”“会兰改作业很快,做事很利索,我们常常都自愧不如。”同为数学老师的严桂英忆起刘会兰的工作态度哽咽道。学校要举办教师讲课比赛,她身先士卒上示范课;年轻教师教学有困惑,她悉心指导、乐于帮助;学困生学习有困难,她牺牲自己的时间一遍又一遍辅导,一户又一户上门走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