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天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你们,真的是太感谢了,你们让我茅塞顿开,这些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春风和煦,暖意融融,在萍乡芦溪县银河镇组团式服务大厅里,一位前来办事的孔女士紧紧握住窗口工作人员的手感慨道。 近年来,为切实做好社会矛盾化解,该镇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化解的具体实践中,始终走近实际、贴近群众,用公心、耐心、诚心和真心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该镇在依法受理和调处矛盾纠纷中,致力打造组团式服务窗口,通过登记、接待群众来访等处置问题,以及与法德共进志愿者协会、为民志愿者协会架起为民连心桥。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构建了以矛盾调解为基础的跟踪反馈、一案一策、定期例会、案件转办等多元化解机制。通过看关键、抓重点,在矛盾纠纷初始阶段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及时掌握苗头和趋势动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积极利用各方优势进行疏导和沟通,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该世上最要讲的是理,最难讲的也是理,对于该镇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人员,他们始终坚持热情接待、文明接待、公正处访、及时息访,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切实把来访反馈问题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看,第一时间帮助来访人员理清思路,通过分析商讨,把法讲明、把理讲透、把情讲够、把人劝和,让来访群众遇事“一门清”,做到让群众少跑腿。 去年以来,该镇首席人民调解员沈剑带领大家调处矛盾纠纷合计约149件,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调处成功率达99%,获得群众感谢锦旗共有10面,充分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该镇以推广发展“枫桥经验”为总抓手,集中整合力量,联合镇属各村(居)人民调解员、芦溪县为民志愿者协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镇老干部人民调解员、镇老体协专职人民调解员、一村一警一辅警、联创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建立网格化管理。 “我们网格员随时都会发现问题,接到民众诉求后,第一时间串街入巷、走村入户,大家坐下来,不红脸不吵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矛盾化解。”乌石村网格员钟勇说道。“大家凭一副‘热心肠’,都是图个乡亲邻里多点和睦。”一名志愿者补充说道。该镇结合区域管理设置了镇、村、组三级网格,实现网网相连,无缝衔接。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网格人员以情、以理、以法,将调解工作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枝一叶总关情,细微之处显真心。该镇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群、法治长廊、“屋场夜话”、“屋场贴心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更加快捷、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推动社会治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同时,镇属各部门积极配合,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找到问题反映之根,有针对性地采取矛盾化解措施,有效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 从这些年的探索实践得知,化解矛盾纠纷是实现社会良治的根本所在,关键还是在“以人为本”,该镇坚持扎根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在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让群众从“对手”多到“帮手”多,从“被动”多到“主动”多、从“看法”多到“办法”多,用群众议事的方式把群众意见转化成解决方案,努力使矛盾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