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彭丽珍报道:道路笔直平坦,村居整齐划一,丰收景象怡人,百姓精神昂扬……漫步全国文明村镇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可以感受到鸡犬相闻、自然生态、乡土气息,更会感受到民风淳朴、守望相助、安居乐业,一幅文明祥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容村貌“靓”起来 “原先出门看到的是污水、垃圾,现在不仅村庄美了,各家房前屋后也都干干净净。”说到村里的环境,村民李家辉连连竖起大拇指。平坦整洁的村道、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生动多彩的墙绘……安源村的改变,始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的整体环境从脏、乱、差变为洁、齐、美,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宜居、宜业的农村新风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安源镇强化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逐步实现由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提质转型。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查,一季一评比”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热爱家园,扮靓乡村”的良好氛围;紧跟国家政策、结合村情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工作,自觉做好人居环境“门前三包”;探索实行乡村保洁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推动乡村保洁和农村厕所一体化运维,提升管护水平。如今,安源镇各村呈现出一幅“村村换新、处处皆景、景景如画”的生动图景,有“颜值”、有“气质”。 文明新风“树”起来 “能聚在一起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非常开心,日子也过得更加充实了。”安源镇十里村的张阿姨脸上挂满了笑容。文体队伍红红火火,惠及村民,点滴之间,情感交融,推动着民风乡风、文化生活的美丽蝶变。这与安源镇注重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分不开。 安源镇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在全国首批“红色名村”张家湾村创新实施“亮灯工程”,探索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开展“红色基地走读”活动,充分利用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旧址和革命遗迹。志愿者关爱行动、送医下乡、法治宣传进农村……一场场主题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输送到了基层群众的心坎里。 产业致富“强”起来 “我们选好用好村集体经济带头人,让特色产业强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这些都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镇党委书记杨开闻如是说道。在安源镇,一次次调研、一项项成果,进度疾,步子稳、内容实。 近年来,安源镇运用“1+N+1”模式强弱结对,跃进村以“富村五法”进一步建强总部经济平台,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20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550余万元,结对帮扶带动十里村产业发展。石板村建设标准化厂房、两期光伏电站、提升改造原石板小学,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2万元。启动张家湾“红领巾”小镇打造,融入特色民宿,将本地乡村特色和“红色名村”建设紧密结合,以旅游赋能美丽乡村。立足打造安源路矿旅游景区的“西边门户”定位,围绕马形湾主题生态公园建设,助推“红色研学+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谱写了独具一格的发展“红”篇。 如今,碧水缠绕着白墙黑瓦,稻田包裹着整洁巷道,“红马甲”帮扶着老弱病困,村民讲述着农村新貌……文明建设成果赫然在目,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朝着富裕安源、美丽安源、和谐安源的目标奋力前进。 ![]() 安源村七彩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