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BUT NOW
有一群青年 他们在勤劳奋斗的五月汇聚一堂, 期待着与导师零距离沟通; 有一群导师 他们在忙碌的五月抽出休息时间 为青年指点迷津。 这一刻,他们是老师与学生,他们是师徒, 是畅所欲言的好朋友; 这一刻,他们在交流分享中拉近彼此, 互学共长。 
5月11日,在安源区吹响“百日攻坚”冲锋号、决战三年大变样之际,安源青年干部论坛第二期开讲,导师与青年共话“以青春之我 筑青春安源 跨越时空的变与不变”。 
诵读李大钊《青春》 
观看《安源答卷》 声情并茂再现激情岁月,慷慨激昂颂扬安源答卷。一场沙龙在《青春》深情诵读中拉开序幕。 国家危难际,我们青年怎么做?李大钊先生在他的文章《青春》里寄语青年。 进入新时代,我们青年怎么做?两位导师真诚地开放彼此人生经验和思考对话,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瞥见人生交互时互放的光亮。 
1 
2 青年导师:让对话发生       


今天的主题是以青春之我、筑青春安源,跨越时空的“变”与“不变”,请问如何理解安源精神下青年干部的“变”与“不变”?有句话流传,即“孩子,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请问可以如何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大学毕业就进机关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长期在机关与文字打交道,然岗位变动,要较多与人打交道,请问如何转换?新来的年轻研究生正好赶上政策,较于长期在单位工作但学历不及年龄偏大的人,先提拔,如何去纾解这种困惑?工作中如何带好队伍、提要求?一项工作做久了,就产生厌倦感,请问如何在工作中长期保持激情?......学员们把握机会,踊跃提问。 “当干部保持一颗平常心,干工作要有心做到极致。”“要做无可替代的NO.1。”“吃亏是贵,吃苦是福。”“有时间就与家人多沟通,让家人感受到你的存在。”“要以身作则,要亦师亦友。”......导师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不厌其烦的为学员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思考。 
青年伙伴们深入了解导师的人生故事,聆听他们鲜活的思考,并与之交流对话。受限于对话的时间,有些青年伙伴的人生故事还来不及呈现在对谈中,抑或是导师们的话语太吸引人,大家的思绪也随之飘去,一下子来不及回到自身。不管怎样,相信,这样人生之间的对话,已经成为了大家共有的经历和记忆,那些思考和启发,定将在回观自己人生历程之时慢慢发酵。 

这期活动,两位青年导师,一位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雳平,一位是副区长黎明霞,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或严厉或温存,或激昂或平和,与青年伙伴们一起朝向梦想努力。在青年伙伴们眼里,他们是带领者,教育者,指导者,陪伴者,支持者……或许,所有身份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直与青年并肩在路上,并仍将在路上。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朱雳平导师寄语:青春是美好的。 副区长黎明霞导师寄语:长江后浪推前浪。 各组青年学员代表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向导师致敬。 




“以青春之我 筑青春安源”青年学员们为自己的誓言签字背书:我是红细胞,让红色基因血脉,永续薪火相传;我是红细胞,让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