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上下楼方便了、小区街道变整洁了、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了……”类似这样的家常话在凤凰池社区口口相传。为了跑好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凤凰池社区在推进社区治理建设中,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实施“红色管家”工程,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凤凰池社区党委以凤凰街“五心工作法”为抓手,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深化“一沉二进三提升”邻里党建模式,集中党员力量下沉社区网格,精准服务进学校、进家庭,实现社区党群阵地、人居环境、信息化水平三项提升。 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通过选聘时间充裕、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网格管理员、楼栋长,定期开展治安巡逻、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明确巡查员“发现、上报、反馈、议事、自治、服务”六项基本职责,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形成社区闭环管理。 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焕然一新,宽敞明亮、规整干净的窗口与整齐舒适的座椅相得益彰,让办事的群众分外舒心。学雷峰志愿服务站、党员活动室等21间功能室有序分布在这栋约1200平方米的楼栋里。通过组织干部集中办公,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激发自治活力,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社区治理既要管一时,更要见长效。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中,凤凰池社区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相结合,打造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 搭建“议事桥”,议事会上谋自治。通过搭建议事桥,将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居民、社会、专业人士为主的5类代表,再加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社区重大事件召开议事会进行商议。经过议事会讨论,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切实为居民提供方便。 培养“带头人”,激发居民自治热情。为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良性作用,社区党委积极走访小区党员群众,在小区党员中酝酿和招募“带头人”人选,最终推荐出9名热心业主为社区自治“带头人”,其中有3名党员。她们每天都要检查楼道有没有小广告乱张贴的情况,并且经常和住户交流,收集业主意见、解答业主疑问,做好垃圾分类、文明停车等方面的工作。在她们的带动引领下,业主们也积极参与到自治工作中来,各展所长,党员群众齐上阵,“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成立“业委会”,优化社区管理体系。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将业委会和楼栋长和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打造“半小时服务圈”。居民有诉求,联系到业委会或者楼栋长,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响应。有了业委会,小区管理也有了“主心骨”,他们活跃在楼道里、邻里间,承担起邻里调解、义务巡逻、美丽家园和爱心助困等职责,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建设更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 深化结对共建,提升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了给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让服务覆盖面更广,社区以“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党建结对共建,深入群众开展“屋场贴心会”,建立起“三类清单”-----社区居民列出“需求清单”,共建单位提出“资源清单”,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协作生成“项目清单”,有效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力量,联合处理各项问题。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通过前期召开居民座谈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与社区帮创单位有效对接,采取有针对性调配涂料实施覆盖的方法,竭力保持墙面与地面颜色一致,并将墙面刷成统一等高方形,极大提高了墙面整体美观度。通过实施墙面粉刷行动,老社区整体形成创建新亮点,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今年以来,凤凰池社区着力发挥党建结对共建的服务功能,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40余次,为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社区和共建单位每天派出志愿者组成志愿小队,深入社区清扫卫生、发放宣传手册,了解居民生活状况,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0余件。 为了解决孤寡老人等群体的“吃饭难”问题,凤凰池社区针对性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高龄、困难、空巢和失能老人为重点帮扶对象,采取正规配餐、社区就餐、党员志愿者上门送餐的方式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建设“社区食堂”,惠及辖区老人40余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凤凰池社区将一以贯之加强党建引领,不断优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创共建,始终把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为一项长期抓、常态抓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浇筑“最美转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