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湘东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区委明确将“重塑湘东工业辉煌”定为今后五年的奋斗主线和基调。并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工程,建设富强湘东。重塑辉煌,工业强区是关键。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双首位产业发展,到2025年,实现工业经济在全省排位靠前、产业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的跨越式发展。 在新的“赶考”路上,湘东有着哪些优势?又将如何实施工业倍增工程,实现“重塑湘东工业辉煌”的夙愿和梦想?湘东发布特推出“书记工程书记谈•工业倍增”专栏,为大家陆续介绍各乡镇街(园)、区级相关部门在实施工业倍增中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和新作为。 今天专访的是 湘东工业园党委书记周合军
湘东工业园大力推动实施“工业倍增”工程,坚持引项目挖潜能、搭平台建载体、优服务增动力,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2022年达到160亿元,2023年达到212亿元,主营收入实现倍增。 坚持招大引强,加快优质项目落地见效。在建项目中,“5020”项目江华环保已基本建成,主打产品VOC处理装备获得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文推广;森阅深海是目前国内拥有自主专利的深海养殖装备生产商,市场前景达千亿级;嘉沃家居高档陶瓷器皿项目建成后出口可达1亿元以上,将成为赣湘合作新典范。紧盯高科技项目,成功签约江苏罡丰科技,江苏罡丰科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具备深厚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及产品,其创始人兼总经理奚衍罡博士是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 深挖现有企业潜力,加快推进扩改倍增。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改造,进行扩改倍增,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湘东工业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产能,以创新改造引领产业发展,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扩改倍增,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主动上门对接,深挖现有企业潜力,筛选一批综合实力强、市场前景看好、核心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支持企业实施倍增扩产;通过腾笼换鸟、精准招商等形式,淘汰一批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利用一批空置厂房、闲置用地及企业内部因产能减少而闲置的厂房用地为企业扩改提供发展空间;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效益优质项目,优化园区产业结构,不断加快提升效益;目前园区正在推进的技改升级或二期扩产项目共10个,总投资达56亿元。其中,宝海锌营养投入21.8亿元建设的冶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地勘,达产后年产值可从2.3亿元增至15亿元,争取年底于北交所挂牌上市;拓源实业已于去年10月启动二期扩建,今年5月份将建成投产,今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明年争取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华雅印务二期将于6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可由去年的1亿元增至5亿元,公司有希望3年之内上市,市值可达50亿元;仁江科技扩产项目投入6亿元新建光伏标准板生产线,拟于今年8月投产,产值将由去年的2亿元增至8亿元以上;岳峰新材料投资3亿元新建的年产3万吨高胶粉生产线已在安装设备,盘活企业存量土地80亩,同时利用中节能余热减少排放,计划今年5月正式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将由去年的2亿元增至6亿元。 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做强产业平台。不断强化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做得好。做优科创平台。投资1.2亿元建设工业陶瓷科创中心,引进了湖南大学、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工陶院等科研院所分别建立研究院或分中心,形成了“四院四中心”孵化架构。目前入驻科研团队与园区3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30余项。其中,13项已进入中试阶段;3项实现小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昆明理工“工业窑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改升级”项目的应用,2021年为华星环保增加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同时,积极推动国家级工业陶瓷检验检测中心整体搬迁至科创平台,目前已达成协议,争取半年内建成并通过认证。做大投融资平台。于2020年组建萍乡市星火工业陶瓷投资有限公司,两年来,资产已从原有的52亿元增加至70.9亿元,收储土地921.8亩,报批商业用地128.5亩,融资19.3亿元,全面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土地收储、基金产业投资及服务企业的供应链,并为37家企业累计担保贷款2.3亿元。 在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园区2021年实现产值128.58亿元,同比增长15.94%;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同比增长13.1%;税收2.57亿元,同比增长29.13%;工业投资16.8亿元,同比增长55%。今年第一季度,完成产值23.15亿元,同比增长4.6%;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0.3%;税收累计完成5153万元,同比增长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