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小方桌、几张报纸、一张竹椅、一叠处方单,就组成了谭焕全的小型看诊场所。屏息凝神,望闻问切,再把开具好的处方单交由患者,看诊操作就已全部完成,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高高瘦瘦、神采奕奕的老专家已有92岁高龄。
在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提起谭焕全的大名,许多人都不陌生,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从医60多年,已到耄耋之年的谭焕全却依然“闲不下来”,除了日常在家种种蔬果、养养花草、走走亲戚,还得抽出时间给别人看病呢。 从“门外汉”到名中医,他说人要“干一行 精一行” “我是从27岁才开始学中医的。”1957年,谭焕全被分配到当时的五陂镇医疗所(现已称为“五陂镇卫生院”)工作,一个医疗所只有4名工作人员,却涵盖看诊、挂号、拿药等3个工种。谭焕全当时被分配在拿药这个岗位。“当时看病的人很多,医生忙不过来,我们作为拿药的工作人员不懂药理,速度也没那么快,整个医疗所都忙得不可开交。”回忆起学医路,谭焕全娓娓道来。为了提升病人的看诊效率和自己的工作效率,谭焕全开始跟着医疗所的医生学习药理知识,并逐渐扎深在学习中医的海洋中。“他当时几乎是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的,白天要上班,晚上又一直看书研究药理,常常看到深夜,一觉醒来书本也还紧紧握在手中。能从一个‘门外汉’走到今天这一步,他真的是付出了很多辛苦与努力。”谭焕全妻子不禁感慨。
 “人啊,就要‘干一行 精一行’,只有不断研究,才不会止步于前。”谭焕全表示。从1957年到2018年,谭焕全在岗位上坚守了61年才退休。“当时医院是非常舍不得谭老退休的,他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对于事业,他精心钻研,是全院上下学习的榜样。”该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92岁高龄的他仍然笔耕不辍“他呀!就是‘闲不下来’,但我们作为家属的也十分认可与理解,病人都找上门了肯定是需要帮助的,能帮自然是要帮,能医治好病人,我们全家都很开心。”谭焕全妻子笑着说。看着一天天上门求诊的病患及家属,谭焕全及家人都热心给予帮助,端茶送水、热情招待。 谭焕全待人谦和,说话彬彬有礼,特别是对待患者,总是很有耐心。病人钟先生的家属是在一个冬日的下雨天找到谭焕全的,当天天气阴冷,钟先生的家属焦急如焚,虽然知名医院已下病危通知书并通知家属回家准备后事,可家属还是不愿放弃,听闻谭焕全在治疗内科方面是佼佼者,便上门求医,心急如焚的妻子更是跪在了地上。一边是垂危的病人,一边是焦急等待的家属,谭焕全已顾不得万一没救回来自己名声将被影响的问题,提脚便往钟先生家赶去,为其诊脉开方,在坚持服下药方后,钟先生的病情好转,于10余年后离世。其间,钟先生及家属多次来到谭焕全家中表示感谢,他都只是摆摆手:“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我还有力气开药方,只要患者信任我,那就不该图回报,病人好转了,这些付出自然都是值得的,心里自然高兴。”“现代医学发展太快,不学习就不了解新的东西,如今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少,很多药引子都被取代,我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调整对病人有用的药方,才能达到治病医人的目的!”尽管现已年过九旬,谭焕全仍然坚持看诊开方,病患上门也从不拒绝,全部欣然接诊,免费开出药方。此外,只要有空余时间,他便会加强学习。对于谭焕全来说,医生是一份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只要还在行医,就一定要学习,否则耽误的就是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