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金山镇 查看内容

闲不住的“热心肠”

2022-5-6 09:22|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上栗金山

摘要: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您好,请戴好口罩”“株洲回来的防控政策,48小时核酸+到萍后24小时核酸”……“五一”期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和“五一”本地游政策的双推进,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新杨村村民王俊海每天忙上 ...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您好,请戴好口罩”“株洲回来的防控政策,48小时核酸+到萍后24小时核酸”……“五一”期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和“五一”本地游政策的双推进,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新杨村村民王俊海每天忙上忙下,有人劝他可以歇歇了,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劳动光荣,志愿快乐。大半辈子做惯了,闲不住,只要我还能做一天,我就要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十多年来,王俊海带领村民义务修路,开办老年活动中心,修缮百姓大舞台,为五保户分忧解难,桩桩件件都做到村民百姓的心坎上,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优秀志愿者、最美金山人、上栗好人、萍乡好人、最美萍乡人等荣誉称号。

      投身建设 助力家乡焕新颜
      王俊海是土生土长的新杨村人。新杨村有个始建于唐末,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千年古寺莲池寺。每年来莲池寺朝拜、参观的人不少,是上栗县西郊一处规摸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场所。

      十年前,这里通往外面的道路路况很差,坑洼不平,遇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作为一名居住在莲池寺周边的村民,王俊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修好此路。为此,他积极联络成立莲池寺理事会,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带领村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经两年,修成了新杨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公路。

图为王俊海牵头修建的通往莲池寺的公路

      自此,围绕莲池寺的环境改造和开发利用,王俊海开始了十年持之以恒的公益历程:道路修建、路面维护、水塘改造、开办老年活动中心、创办老体协二分会、开设幸福食堂、修建百姓大舞台,打理“四季香”果园,修建篮球场、环形跑道、棋牌室等健身场所,成立军鼓队、舞蹈队、腰鼓队、气功队、柔力球队等健身队伍。

图为王俊海牵头改造的莲池寺水塘

      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打造,今天的莲池寺,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间,水塘边笑语欢声一片,是上栗县金山镇周边地区知名度很高的一处美丽景点。可是,却少有人知道,每一次的建设,王俊海不但自己出工出力,更是在资金不足时,带头捐款、多方募捐,其间受尽委屈、历尽坎坷,但他从不后悔退缩,对知情的人,他总是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自己再苦再累,都值。

      志愿服务 引领农村新风尚
      王俊海是一个闲不住的人。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上栗志愿者联合会新杨村服务队,自己任队长。从开始的单打独斗到大家携手合作,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王俊海干得更欢了。不管是环境卫生整治,还是帮贫困户、五保户分忧解难,或者义务宣传,他时时处处一马当先。

      凤鸣村五保户崔元树腿脚不方便行走,在家制作的扫帚大量堆积着,苦于没法出门卖。王俊海开着皮卡车,和志愿者一起将老人的扫帚搬上车厢,到处吆喝推销,几百把扫帚很快就卖完了。

      70岁的江锦来仅靠每月400多元的五保金度日,生活十分困难。王俊海发现老人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屋顶多处漏雨,立刻组织志愿者对老人展开救助,天晴时对老人漏雨的屋顶进行一次全面修缮和翻新,房屋修缮好后,他又为老人配备了床、衣柜、桌椅、烤火炉等家具,还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图为王俊海帮五保户老人维修房屋

      为了宣传好森林防火知识、暑期安全知识,解读好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王俊海在自家的皮卡车上装了一个喇叭,请人录制好有关的内容后,他有空就开着他的皮卡车,跑遍了金山镇21个村。

      在他的影响下,王俊海的儿子也加入了上栗县志愿者协会,将志愿活动做得有声有色。2019年,王俊海家庭获得“优秀志愿家庭”。

      防疫抗疫 为战胜新冠疫情添砖加瓦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危难之际,全国上下一心,积极抗疫防疫。王俊海不落人后,积极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出钱出力,与老体协一起赞助七村防疫物资,并切实投入到防疫一线,参与防疫宣传志愿工作。两年多来,王俊海参加抗疫防疫的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000多个小时。

      今年四月以来,疫情在全国多地出现反复。为了“守住西大门、疫情零发生”,王俊海带领新杨村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巡逻、站岗、政策宣传解读,一天也不曾停歇。王俊海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可以战胜这可怕的疫情的。只要疫情不退去,我就会一直坚守和服务一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