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岁热血青年到花甲老人,康萍几乎就没脱下过他一生挚爱的白大褂:在部队,他是卫生兵;在企业职工医院,他是主治医师;企业改制后,他是驻守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林业分场卫计室、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乡村医生。时光改变了他的容貌,却坚定了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为民解忧的初心。 择一业而终一生 “人不参军枉少年。”康萍谈起自己的履历时脱口就蹦出了这句话。18岁那年,原本在医院有安逸工作的他带着满腔热血,毅然报名参军。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卫生兵康萍因表现出色,三次得到部队嘉奖,并积极入党。 康萍在林业分场开展健康教育。 退伍后,他回到萍乡市王坑煤矿职工医院重操旧业,勤于钻研、诲学不倦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先进工作者”。 2010年,企业改制后,迫于生计,康萍在萍乡城区开了家小诊所。听说老家五陂镇林业分场的卫计室医疗保健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他便主动请缨。就这样,他上午在城区,下午驱车回林业分场为乡亲们开药看病,这一奔波就是12年,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给乡亲们吃上“定心丸” 林业分场虽只有600多名村民,但因距离城区远,加上年龄大的村民偏多,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二期糖尿病要监控的有42户,高血压有117个……”康萍对这些慢性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在做好日常基本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入户随访,尽自己所能去帮人化解难处。 康萍给老人检查身体。 “我的手机从不关机,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我的电话号码,我向他们承诺一定随叫随到,而且不收出诊费。”一句承诺重千钧,从此,康萍成了村民身边随叫随到的“紧急摇铃”。 去年冬天夜间十点多,75岁的村民黎某突发心源性脑梗死,摔倒在卧室,怎么也爬不起来,情急之下用手机向康萍求救。睡梦中被惊醒的康萍从床上火速爬起来,叫醒熟睡的儿子,飞奔黎某家。康萍一番检查后,判断黎某可能是心血管出了问题,立即拨打120,并一路陪同送往医院,协助检查。直到黎某被诊断为心源性脑梗死,进了重症监护室,得到医护人员的妥善照顾,他才顶着刺骨的北风放心返回家里,此时已是凌晨2点。由于送医及时,黎某恢复良好,其家人一提起康萍,就有说不完的感激话。 老党员开辟“新战场” 进入3月份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点爆发,忙碌的康萍又增添了一个新差事:给居家隔离的返乡人员做核酸采集,再把采集到的标本送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化身“大白”步行上户做核酸采集,其实是件风险蛮高的苦活累活,但康萍说:“有我在这儿,别人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赶过来了,苦点累点危险点都是值得的。” 康萍给居家隔离人员上门做核酸采样。 林业分场党总支副书记钟雄感慨地说:“康萍不单不怕风险,上户采集核酸标本,还要对居家隔离对象进行医学观察。2020年疫情严重时,他积极参与值班,上户摸情况、做登记、测体温、采集核酸标本,样样事都有份,2020年,被所在支部评选为‘防疫卫士’,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敬老行善声名远扬 在林业分场三湾社区有家叫“丹桂园”的老年公寓,是康萍利用自己的私房开设的,那既是那些老人的家,也是康萍的家。 “我们一家老小每天与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同吃一锅菜,同住一幢楼。虽然盈利不多,但每天在一起说说笑笑,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温暖的晚年时光,也是一种幸福。”康萍笑着说。据了解,有的老人在这已住了整整八年,跟康萍一家处得像后天的亲人,把这当成了人生最后的归宿。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每次出门,路上不停碰到打招呼的人,有喊叔叔的,喊康医生的,也有喊哥哥的,还有喊我小名‘萍乃古’的,左一句谢谢,右一句谢谢。”说到这,康萍的脸上露出了满足与自豪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