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肚子疼的疑问,比如:“孩子每天早上说肚子疼,经常性的;孩子一吃饭或多吃饭总说肚子疼,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一上学就说胃疼,是否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呢,该怎么办呢?” 肚子疼,在医学上又称为“腹痛”,是儿童时期最常见腹部症状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几乎涉及各个系统疾病,既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 儿童腹痛主要分为:器质性腹痛和功能性腹痛。 器质性腹痛 通俗地讲,就是由于腹部器官实质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食物蛋白过敏引起的胃肠炎,胃炎、胃溃疡,阑尾炎,肠套叠这类疾病,需要及时就诊。 功能性腹痛 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经常腹痛,不需要紧急处理,需要的是精神的安慰和饮食的调理。 家长如何区别器质性腹痛与功能性腹痛 作为家长,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区别器质性腹痛和功能性腹痛。 腹痛间歇期孩子吃玩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入睡后无痛醒,多为功能性腹痛,预后良好。 若腹痛持续不缓解,并伴有腹痛以外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嗜睡,尿频、体重下降、生长迟缓。尤其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很可能是器质性腹痛,这时候需要专科医生来诊断。 如果孩子腹痛时喜欢家长揉肚子,说明问题不大,如果当家长揉肚子孩子疼痛加重,说明问题可能很严重,需要及时就诊。 因为孩子年龄小,不会正确的表达,而且孩子的发病特点跟成人不一样,有可能表现不典型,所以,如果孩子说肚子痛,家长需提高警惕,一定要带孩子到专科就诊,做全面检查,不要因为未重视而耽误孩子最佳的治疗时机。 针对功能性腹痛的建议 对于功能性腹痛,家长们需要做的是从习惯、行为上来培养、教育孩子,建议家长注意以下三点: 养成良好进食、饮食习惯 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按需喂养、按时进食,进食前后稍休息,避免追赶喂饭、强迫威胁吃饭。避免孩子暴饮暴食,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鼓励孩子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油腻的、辛辣的、冰凉的食物及零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孩子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比如把排便时间固定在晚饭后。这时孩子没有匆忙上幼儿园或上学的紧迫感,精神是放松的,再加上晚饭后胃肠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利于排便训练的。 排便时一定要专心,不要读书、看报、玩手机等。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让孩子时刻拥有轻松健康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