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共上栗县委关于表彰2021年度全县“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乡村振兴红旗党组织”的通报》文件获悉,我镇小埠村党支部和桐木社区党支部荣获“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楚山村党支部和荆坪村党支部为保牌达标“乡村振兴红旗党组织”。 为弘扬先进、树立标杆,大力营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推动全镇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助推“实力、活力、魅力”新桐木建设,现开设专栏,分享我镇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和乡村振兴红旗党组织的经验做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桐木社区 桐木社区地处桐木镇集贸中心,常住人口3879人,流动人口673人,党员94人。桐木社区党支部围绕上级统一部署,以深化党建“三化”建设总体要求为抓手,坚持对标对表全面提升,从严从实抓部署、抓推进、抓落实,大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完善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有力地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力、党员的贡献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01.“五心创绩”建设团队好作风,树典型立标杆成效显著 桐木社区党支部精心打造了一支以“热心公益、诚心解忧、爱心帮扶、公心办事、同心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服务团队,优质的服务取得了累累硕果,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支部,并评为县“党建+乡风文明”类“红旗党支部”。 02.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提升社区服务温度 桐木社区注册志愿者300余人,他们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足迹踏遍了桐木的每个村庄,创立了“敬老人”“助孤残”“传文明”等爱心服务品牌,涌现“中国好人”1 人,“萍乡好人”5人,市、县优秀志愿者6人等优秀典型,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志愿服务,爱满桐木”的庄严承诺。 03.义务巡防保平安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 桐木社区义务巡防队始终坚持“拽紧一根思想线、用好一班公益人、织密一张防控网”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六员”作用,组织队员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护校安园、扫黑除恶、疫情防控、治安巡防、矛盾纠纷调解、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标准化保障,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默默奉献。荣获“全县群众最满意的义务巡防队”“县优秀村级义务巡防队”“县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04.屋场贴心会架起党群连心桥 屋场贴心会开启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新模式,与居民零距离地进行谈心交流、问计于民,一起“评工作、论发展、询政策、问规划、谈邻里、话未来”,畅谈身边变化,倾诉家长里短,集大家智慧把工作做好,让百姓得实惠,让民生得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支部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员的贡献率,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05.文明实践站里丰富的活动幸福千万家 桐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效筑牢了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了经常性、面对面、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为建设新时代和谐美丽社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 06.“一约四会”民主协商阳光议事促和谐 07.居家养老暖心服务撑起一片九九艳阳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10余亩,集生活、娱乐、休闲于一体,设有演艺厅、音乐室、篮球场、乒乓球室、多媒体播放室、书画室、棋牌室、配餐室、老人男女休息室等多个功能空间。大院宽敞平坦、绿化亮化硬化,是居家养老的理想场所,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气氛撑起了老年人心中的一片“九九艳阳天”。 08.打造特色家庭荣誉室引领文明风尚进万家 家庭荣誉室是社区传播好人精神、传承良好家风、传递公益温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开展青少年励志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党员主题活动、光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优选场所。目前,桐木社区已完成“全国最美家庭”胡生发家庭和“全省最美家庭”兰梅珍家庭的荣誉室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09.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家长后顾之忧 社区“四点半课堂”占地约40平方米,距离桐木镇中心小学100余米。课堂内设有农家书屋、扫黄打非工作站、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站、科普学习在线平台、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便民服务点等服务设施,是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理想的学习场所。“四点半课堂”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既能让家长安心工作,也能让孩子们继续学习,提升能力,为不少家庭缓解了压力,有效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10.党员进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出去学一回、请进来教一次、共建单位帮一程”是社区近年来的工作惯性。共建单位100余名党员每年进社区参与共建工作,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党建水平,有效改善了社区的民生事业,有效增进了社区的党群关系,通过党员进社区,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很好地构建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