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咱们东桥的便民服务中心变化真大,让我们这些来办事儿的老年人越来越方便了,前阵子还有村里的医保代办员上门宣传介绍,医保报销都不用出门了,真是感谢你们。”在东桥镇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前来办理社保业务的老人对陪同的志愿者如是说道。 近年来,东桥镇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简化窗口办事流程,创新开展“1356”工作法,提升便民服务效能。 ▼创新“1356”工作法,打造一流服务窗口 东桥镇政务服务大厅“1356”工作法,是以窗口服务的宗旨原则和制度服务为核心内容,“一项宗旨”要求始终贯彻落实“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三个原则”以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办结为服务要求,运用江西省“赣服通”移动端、东桥镇便民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办事专栏,做到线上“一次登录,一网办通”,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五项制度”为推行一号一平台、一事一清单、一人一服务、一件一跟踪、一月一奖惩,针对窗口办理事务的群众实行一对一式全程服务,引导直至跟踪办结,同时积极开展“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激励窗口人员更加优质高效为民服务。“六类办事服务”是指提供现场群众“即时办”、批量业务“上门办”、流动人群“网上办”、特殊事项“预约办”、特殊人群“代理办”、简易业务“自助办”,针对服务事项的特点,为群众的不同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 ▼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贴心服务零距离 “您好,请问您家里是因为什么情况需要办理低保呀?您带了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和住院证明吗?我们一般20个工作日内会进行评定,村委会也会通知您的。”今年3月,镇党委书记陈康龙以办理低保的窗口工作人员的身份,耐心地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并对纳入低保家庭的所需材料一一进行核对审查并录入系统,详细地告知办理事项需要等待的工作日。 东桥镇党政“一把手”以窗口人员和“小萍帮办”的身份,深入到东桥办事群众当中,切实体验群众的办事感受,直观地发现窗口服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电子屏的设置、简化办理事项、加强招聘就业、培训服务的宣传效果等改进要求。 ▼医保下沉“不出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刚出院没多久,年纪这么大了,自己到镇里报销医保身体吃不消,现在还能请你们上门服务,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草市村的老人对上门收取就医报销材料的医保代办员激动地说道。今年4月起,东桥镇以贯彻落实湘东区三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为契机,在全镇18个村全面升级基层医保服务,推出“村级医保代办”16项服务清单。各村的医保代办员和各村两委协调配合,为村上年纪大的患病住院老人、在外务工的村民提供“上门办”“电话办”的医保服务。由代办员收集村民的就医费用发票、费用清单、社保卡等资料,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至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经过20个工作日左右的初审和上级复审后,报销费用将到账。 为进一步拓展医保服务下沉范围,各村医保代办员直接服务村民,收集相关材料直接拍照传送到镇便民服务中心,“足不出村”即可完成业务办理。新的服务模式下,解决了困难群体医保报销难的问题,“一站式”的体验,打通了医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