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白源街 查看内容

有速度更有温度 这群“红马甲”为社区“升温”

2022-6-12 09:29|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靓丽白源

摘要: “徐老妹,刚刚下雨了,你的被子我帮你收回我家去了,你得空来拿下。”志愿者钟新民笑着对居民徐阿姨说道。 在安源区白源街新村社区,活跃着一支2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或坚守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登记信息和维持 ...
      “徐老妹,刚刚下雨了,你的被子我帮你收回我家去了,你得空来拿下。”志愿者钟新民笑着对居民徐阿姨说道。

      在安源区白源街新村社区,活跃着一支2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或坚守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登记信息和维持秩序,或穿梭在社区角落里维护环境卫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76岁,他们就是白源街新村社区“新长征志愿服务队”。

      钟新民就是白源街新村社区“新长征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服务队成立之初他就自愿加入。据了解,白源街新村社区“新长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2月,是由纯男性退役军人和退休党员自发组成的队伍。当初之所以成立该队,是因为该社区属开放式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为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街道围绕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挖掘社区有影响力的退役军人、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等社区能人骨干,组建红色队伍,他们或有时间有精力,或有专长有能力,能够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在解决“家长里短”之类的“小事”上具备优势,在社区服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年69岁的杨烈勤是志愿服务队中的“大忙人”,他主动承担起楼栋日常环境卫生清理工作,每天晚上19:00-20:00,他穿上红马甲与队友们集合,在社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治安巡逻。本着多为居民做好事的原则,杨烈勤与队员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社区做志愿服务,看到路两旁摆放的非机动车较多,为此,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辖区巡逻,将不按规定摆放的非机动车摆放好。杨烈勤说:“我们每天至少巡逻1个小时,既然做了这件事,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将事情做好。”

      据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周美萍介绍:“新长征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内容包括文明劝导、安防巡逻、疫情防控、调解邻里纠纷、收集民情民意等,社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年时间内,老同志们共参与清洁环境40余次,治安巡逻180余次,调解家庭矛盾纠纷20余起,开展防“电信诈骗”“疫情防控”等各类宣传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群防群治。

      前段时间,国内疫情形势较严峻,志愿服务队主动申请出战。他们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在辖区巡逻、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参与社区人员摸排等。他们自发排班,每天安排专人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一站就是一天。同时,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动员辖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一瞬间,他们化身为疫情排查的“登记员”、宣传发动的“小喇叭”、联防联控的“安全员”,将一张无形的“疫情防控网”织得结结实实。

      “我们队员都是社区居民,多年的街坊邻里,因此居民十分配合我们工作,人员排查效率高、速度快,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一点余热,我们十分高兴!”钟新民欣慰地说。

      培育、挖掘志愿“明星”,是白源街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70岁的唐太富,是志愿服务队的“灵魂人物”,他是队内的志愿者、调解员、草根宣讲员……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他“钉”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有一次,两家人因为新建阳台可能会滴水到另一户家门口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富得知后,积极开展调解工作,为两家的事查法律、说人情、摆道理,并向他们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他说:“古人尚且知道邻里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时代进步了,更应该讲文明,互相体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互相让一步吧。”两家人听完后都十分羞愧,于是握手言和。多年来,他调解的各类纠纷就有100多件,并协助白源矿协调办、新村社区党支部紧抓职工的思想工作、居民的矛盾纠纷等,没有一件事引起矛盾激化,样样任务都得到圆满完成。

      “建设社区,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退休后,还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我非常开心。”唐太富表示。

      如今,在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更多的党员居民陆续加入进来,由刚成立时的几名志愿者到现在的20余名,这种增量是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周美萍最引以为傲的,这代表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队伍的稳固,也代表“新长征志愿服务队”与居民需求“合拍”,实现了居民自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