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中午吃小炒鸭肉、茄子和煎辣椒,都是下饭菜,还好我们昨天报了餐在邻里之家吃!”在安源红邻里之家凤凰街北桥外社区服务站食堂内,不时传出环卫工人黎春梅和同事交谈的阵阵笑声……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持续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按照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乡镇街“安源红邻里之家”建设要求,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为目的,以形成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为抓手,全力推进邻里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形成“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启了探索社区“嵌入式”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模式。 前期准备扎实又充足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属于萍乡的老城区,辖区内有多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北桥外社区就属其一,常住人口有一万多人,老年居住人口就占了百分之四十一。为此,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立足解决居民实际困难为出发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深入开展调查摸排,收集居民对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和对“邻里之家”服务项目的期盼,打造安源红邻里之家北桥外社区服务站。 “各位邻舍,我们社区的安源红邻里之家将会在近期开始试运营,为了更好地保证后续的运营与发展,社区现需招募多支特色志愿者队伍,望各位有意向的居民踊跃报名参加,一起打造属于我们的邻里之家!详情咨询……” 前期,社区通过微信朋友圈、居民群和钉钉居民群发布招募信息,吸引了四十余位居民报名,召开志愿者代表会议后初步从楼栋长、党员骨干中选出了二十位固定志愿者参与到“邻里之家”服务项目中,并制定了服务机制。选出的志愿者年龄大多都在五十到七十岁之间,最年轻的才三十来岁。居民志愿服务队组建完成后,社工机构以“每周”为单位,定期就业务工作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及水平。 社区食堂暖胃又暖心 “平时一个人在家吃饭,老感觉孤零零的,而且年纪上来了做饭有点吃力,经常会为吃饭发愁。这下好了,社区食堂离家近,环境也好,每天三菜一汤,还有水果吃,这可给儿女们省了个大事。”家住萍水南路108号的王晓芬奶奶边吃着盘中的菜边竖起了大拇指。 社区里有一大部分老人也像王奶奶一样,子女白天要上班,总为中午吃饭而发愁。为此,社区通过志愿者座谈会,在报名的志愿者里选出了二十位厨艺精湛的志愿者进行“四人一班”的五天轮班制,成立了社区食堂“饭桌志愿队”。居民只需要提前一天在社区登记,第二天中午就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了。 “菜品针对老年人的用餐特点精心烹制,低糖、低脂、少盐、少辣,科学配餐,营养均衡,保证适合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老年居民食用。”北桥外社区服务站社工易子娴介绍道:“我们社区食堂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年龄为参照按10元、8元、5元的标准收费,为社区居民提供营养、安全放心的饭菜,让居家养老有滋又有味。” 便宜的价格,可口、软糯的饭菜,也吸引了像环卫工人等一些周边群体前来用餐。社区食堂的“饭桌”正式开餐,大家一起用餐,吃着午饭唠着家长里短,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夕阳生活丰富又够味 “对,对,就这儿。哎呀,你们可真有耐心,这几天肩颈格外疼,被你们这样专业的揉了揉好多了!现在可太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保健服务了。”正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做理疗的吴学军奶奶对社区医生说道。 吴奶奶说,她原来最害怕生病,不想麻烦年轻人,可上了年纪,身体又难免会有点这儿那儿的小毛病。还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离家这么近,不仅为她解决了难题,而且还得到了细心的关怀照顾。 针对老年居民对医疗保健方面的强烈需求,安源红邻里之家北桥外社区服务站在建设过程中,联合北桥外社区医院携手打造了北桥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惠、便捷的医疗服务。 “上午和邻居们一起坐着唠唠嗑,下午在卫生服务站进行健康理疗,揉揉酸痛的肩颈,泡泡中药熏蒸,一整天都不会乏味!社区服务站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北桥外社区居民黄永锋奶奶说着说着就乐开了花。 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医院实现了无缝对接,对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问题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安源红邻里之家凤凰街北桥外服务站还特设了书香阅览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及矛盾调解室等多个功能室,供老年人使用。自试运营的半个多月以来,服务站还开展了“银发小课堂”智慧助老公益活动、“爱在心中 感恩最美”母亲节主题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端午 ”等主题活动,全方位由内到外地丰富了社区老年居民对夕阳生活的需求。 在安源红邻里之家北桥外社区服务站里,老年居民们有的在切磋棋艺,有的在阅读书籍,有的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生活温馨有滋味。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党委书记黄群介绍,服务站把居家医养结合送到居民家门口,给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养老平台,让社区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真正打造了社区养老15分钟生活圈,达到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