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湘东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区委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程,建设活力湘东。重塑辉煌,城乡融合是动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功能分区,破除二元结构藩篱,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激发湘东发展活力。
在新的“赶考”路上,湘东有着哪些优势?又将如何实施城乡融合工程,建设活力湘东?湘东发布将围绕“书记工程书记谈”话题,陆续为大家推出“五大工程”系列专栏。“书记工程书记谈•工业倍增”专栏后,即日起为大家推出“书记工程书记谈•城乡融合”专栏,陆续介绍各乡镇街(园)、区级相关部门在实施城乡融合中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和新作为。
今天专访的是——
腊市镇党委书记黄新玲
腊市镇紧紧围绕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萍乡调研时提出的“要在提升功能品质上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经验”指示要求和市委“五区”建设、区委“五大工程”工作部署,按照“两集中、两活化、三提升”的思路,积极做好“融”的文章,发扬“合”的特色,努力做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让腊市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二次腾飞”。
聚焦“两集中”
重塑城乡发展空间格局
全力打造“产业+”绿色富民新样板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载体建设,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深圳、东莞、南京等地考察招商,成功引进江西维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常远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萍乡市浩峰包装有限公司3个亿元以上企业入驻湘东工业园,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家,在招大引强上实现了新突破。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企业申报专利14个,成功协助萍乡市湘东石油化工填料厂获评“市长质量奖”和“江西省驰名商标”,该企业技术中心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与昆明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攻坚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热潮。
延长产业链条,助推农旅融合,实现农业向农业现代化集中。依托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厚植发展动能,聚焦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储运等关键环节,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依托当下腊市小龙虾品牌,投资近3000万元的小龙虾深加工基地正在建设,从养龙虾、钓龙虾、炒龙虾、吃龙虾,实现全产业链生产。2022年2月,通过“招商引商”,引进智能化育秧中心项目,成立萍乡市常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智能育秧有效带动旋耕、插秧、抛秧、植保、收割等农业生产机械化,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及辖区内脐橙基地、杨梅基地等26个百亩以上农业规模特色基地,并以此衍生出腊市龙虾美食文化节、杨梅采摘节等活动,已举办三届龙虾美食文化节,腊市小龙虾产业屡登央视,助推打造赣湘边全域旅游网红地,集文化体验、制种元素、生态餐饮、瓜果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域农旅格局正逐步形成。
聚焦“两活化”
丰富城乡融合发展内涵
全域描绘“生态+”美丽宜居新画卷
推进绿色发展,绘就生态底色,助力农村生态资源活化。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美丽庭院700户。开展企业排污、扬尘、烟花爆竹禁燃、“禁三烧”等排查整治行动,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投资1.8亿元的冬瓜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正在高效推动中,抓好造林绿化,开展退化林修复1000亩、抚育林1100亩、造林600余亩、封山育林600余亩,全镇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两山理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统一的“腊市绿色发展模式”。
整合文化资源,重塑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资源活化。结合各村庄的地形条件,以保护自然生态和传承历史文化着手,全面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免费共享,系统挖掘整理本地传统文化,投资150余万元打造了彭树敏生平事迹陈列展并修缮了烈士广场,改编彭树敏家训三字经,大力宣传傩庙、傩舞、傩面具“傩文化三宝”,打造腊市傩文化品牌,今年3月,腊市傩文化又登央视。腊市镇救塘村彭国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赣鄱工匠”,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也全面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聚焦“三提升”
实现城乡发展互鉴互促
全面开启“幸福+”便民高效新模式
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城乡设施共建共享。整合各方资金,境内主干道基本实现白改黑,“七改三网”“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已达90%以上。完成高标良田改造6000余亩,对腊市河13.91公里全线清淤疏浚,对境内的8座小二型水库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对全镇重点灌溉山塘进行了全面清淤。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并以腊市河为轴线,筹措资金建设农贸市场、腊市中心广场、锦旺农业生态园、傩文化广场、美化亮化沿河两岸游步道。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公共服务优质高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重点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镇、村两级提供延时服务,节假日为民服务“不打烊”,腊市校园建设“两翼一中心”“一线两园”整体布局已然成型,腊市第二公办幼儿园正在建设,腊市中心小学运动场正在施工,腊市中学运动场、乌岗小学、明塘小学正在办理重建前期手续。深化提升了镇内就医体验和治疗水平,完成腊市村、乌岗村、竺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幸福家园”“互联网+居家养老”项目建设,让医疗养老服务更有温度热度。
提升要素资源配置功能,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其中人才就是第一资源。腊市深入落实“昭萍英才”“湘人回归”等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才引进”。境内企业萍乡市群星化工陶瓷,通过“昭萍英才”计划,新引进了2名工业催化专业科研技术人才。庙岭村赴外考察,引进艾草种植项目,并与南昌一家艾草医药公司签订艾草种植和收购合同,让艾草实行“订单式”种植。与江西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庙岭、乌岗已完成千亩槟榔芋种植项目。优惠利民的政策补贴,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谐幸福的文明乡风,实现“人才扎根”。利用乡贤牵线搭桥和“以商招商”,实现“人才反哺”。通过龙虾基地负责人引进育秧中心项目落户我镇,成立萍乡市常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我镇标准良田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