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县政法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走出基层治理服务新路子 近年来,县委政法委为了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在全县创新推行了“平安联创员”制度。 ![]() (平安联创员开展巡逻) (夜间入户走访宣传) 通过成立县平安联创员工作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发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参与平安联创员管理工作,推动社会管理服务相关工作融合落实到各单位。充分发挥平安联创员熟悉本部门工作的优势,结合网格员网格巡查的职责,抓实、抓细基础工作,强化政策法律宣传、治安巡防、情报信息收集、特殊人群走访服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既强化了部门资源共享,对各类采集代办事项进行流转处置,又提高了部门协同作战能力,赋予了基层治理能动能,变“末端治理”为“前端治理”。 (平安联创员服务群众) 把开展平安联创员服务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又进一步优化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我县自全面推行平安联创员制度以来,效果立竿见影。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更为有效,发案率稳中有降,各类情报信息得到了及时收集、反馈、解决,各网格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治安现状、存在问题得到精准掌握。2022年以来,共摸排信息事件27701件,办结27095件,办结率达97.81%,排查矛盾纠纷182起,化解178起,化解率达97.8%。 (供稿:县委政法委 刘振勃) 县公安局:“四位一体”全力提升打防电诈犯罪质效 精准打击出重拳。集中优势警力,持续重拳出击,突出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深入开展案件侦查经营,及时发现涉诈窝点实施精准打击,以超常规工作力度和最有力工作措施开展攻坚,坚持分类打击、重点打击,接连取得重大战果。 (打击抓捕现场) 联合防控断根源。为积极应对当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多发高发的局面,有效构建反诈防骗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县局联合县平安办研究制定了《芦溪县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严格落实监管措施,着力堵塞监管漏洞,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精准宣防患未然。以“芦溪公安”公众号等网络媒体持续发布警情通报、预警提示、反诈防骗原创文案等形式加强宣传。组织派出所社区民警深入到辖区各村、户向居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识。联合乡镇街志愿者、社区网格员深入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将宣传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最基层,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识骗意识和防骗能力。 (公安民警宣传反诈) 预警劝阻全天候。引进了奇安信网络诈骗预警系统,调配优势警力组建电信诈骗预警专班,建立联动预警劝阻机制,分类分级细化劝阻措施,构建预警下达、落地劝阻、反馈落实、督导问效的工作闭环模式,展开电话+短信+上门劝阻的精准预警工作。 在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截至目前,我县发案数同比下降33.05%,损失数同比下降32.06%,打防治理成效明显。 (供稿:县公安局朱珊) 县法院:把好三关推进信用修复优化营商环境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芦溪法院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针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修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赌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严把“三关”用好“三力”, ![]() 把好“源头关”,双轨发力。实行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启动程序双轨制。第一种启动程序是由被执行人提出申请,由执行事务中心查询案件信息,第一时间移交承办法官办理;第二种启动程序是由法院主动梳理过去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的案件,筛选、分析具体个案适用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把好“中间关”,脚程用力。加强统筹协调,搭建沟通平台。成立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执行局员额法官担任副组长的沟通小分队,采取一案一分队一方案,强化与本院行政庭等业务单位的会商、协调。执行干警勤跑现场,深入了解、掌握被执行人的真实情况,耐心反复沟通,引导被执行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促使其积极配合执行工作。 (供稿:县法院 吴鑫) 县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社区矫正监督检察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促进检察机关司法办案活动更加规范,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透明度,芦溪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全程参与社区矫正检察工作。 ![]() (供稿:县检察院 彭翰贞) 县司法局:三个着力提升司法服务 (推行公共法律服务) (宣讲《民法典》基础知识)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