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贯彻国家“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积极号召,全力做好垃圾分类,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芦溪县“三举措”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一、“宣传+引导”,唱响垃圾分类主旋律。坚持宣传引导先行,“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宣传工作。同时组建了一支宣传队,积极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宣讲、现场教学指导,引导居民群众科学分类、精准投放,形成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党员带动示范,强化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人群参与垃圾分类;引导家庭参与,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用巾帼力量,发动妇女群体,发挥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入户宣传7500余户,发放宣传单8100余份,制作宣传氛围广告牌320余个。 二、“机制+设施”,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建立工作机制,《芦溪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芦溪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方案》《芦溪县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各项配套工作机制已经全部完成编制,芦溪县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由机关事务局牵头的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全县公共机构全部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桶,垃圾分类工作在党政机关全面覆盖。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配备可回收垃圾暂存点3个,大件垃圾分解中心1个,设置18座简易垃圾分类亭和7座智能垃圾分类亭,覆盖人口近3万,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85%。 三、“分类+考核”,垃圾分类无害化。分类方式按“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法执行。每个垃圾分类亭配备 1名保洁人员,做好生活垃圾清运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定期更新更换垃圾桶、果壳箱,确保垃圾容器外观干净整洁、无破损、密闭性良好。小型垃圾收集车从各路段收集到垃圾压缩式中转站统一压缩,装入密闭箱式货车送往焚烧发电。大力开展督查,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明察暗访,督促工作进度,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对工作不重视,推进缓慢、低效的,给予通报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