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广网聚焦】从“泥瓦匠”到“新农人”的甜蜜之旅

2022-7-23 09:0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盛夏季节,走进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一户砖房农家,蜂农朱季楚和妻子黄金萍正在给今年收获的蜂蜜装罐打包。两层砖房毫无粉饰,一楼的几个房间都摆满了硕大的瓷缸、塑料桶,满满当当都是新割的蜂蜜,蜜的百 ...

盛夏季节,走进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一户砖房农家,蜂农朱季楚和妻子黄金萍正在给今年收获的蜂蜜装罐打包。两层砖房毫无粉饰,一楼的几个房间都摆满了硕大的瓷缸、塑料桶,满满当当都是新割的蜂蜜,蜜的百花醇香幽幽萦绕着房前屋后,这是丰收的喜悦,更是这个家庭摆脱贫困、自立奋发的果实。


“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是刚刚从武功山脚下采收回来的蜂蜜,纯正天然,我替大家尝一口。嗯,甜到心头。”盛夏的树荫下,温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助农直播间与蜂农朱季楚一起介绍绿色生态蜂蜜。


镜头前,朱季楚略显拘谨。他曾经是村里有名的泥工,哪家建房需要装修都会找他,靠着装修手艺家庭生活也算安稳。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妻子黄金萍和自己由于长期体力劳动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妻子还有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变成了“半劳动力”,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村里邻居给朱季楚支招,说可以向政府申请贫困户,朱季楚却坚定地说:“人活一张脸,我和妻子都年轻,而且我还是党员,不能给政府增加负担,只要还没有瘫在床上,我就要靠自己这双手奋斗。”


2016年,在村里乡贤曾云和的帮助下,朱季楚与蜜蜂初结缘。“养蜂首先要养得住,才能养得好,最后形成规模养得多,你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好养蜂路!”朱季楚一直都牢记着恩师曾云和的话。


“追花的人”是人们对养蜂人富有诗意的称谓。但对朱季楚夫妇来说却一点也不诗意。开始养蜂时遇到下暴雨,夫妻俩相互搀扶,站在雨里守着蜜蜂;经常在林间山涧搭个帐篷以天当被,以地为床,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晚星月相伴。“说起养蜂吃的苦那可太多了,我们经常被蜜蜂咬得全身肿胀,山里还有毒蚊子、毒蛇,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回忆着在外养蜂日子的艰辛,早已习以为常的朱季楚语气淡然。为了追求更纯正、绿色环保的采蜜环境,朱季楚还经常深入大山深处、原始森林等,有时候方圆几十公里就只有夫妻二人,累了席地而坐,饿了割一点蜂蜜充饥,捧一口山泉解渴。


就这样,历经四年的艰辛创业、实践摸索,生性倔强且执着的朱季楚夫妇养殖了中蜂240箱,走出了一条蜂农当自强的“甜蜜路”。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只要努力奋斗,生活一定会过得下去,还会有盼头!”朱季楚笑着对记者说道。


“蜜源好、技术硬,所以我家的蜂蜜产量高、品质好,味道浓郁,可口甘甜,夏季的百花蜜是非常好的消热解毒饮品。”讲到蜂蜜时,朱季楚也不再拘谨,谈吐中充满了自信。据了解,朱季楚采收的春夏百花蜜和秋季五倍子蜜,根据每年节气不同可年产蜂蜜8000至1万斤。


“这场助农直播缓解了我们当下蜂蜜丰收销售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打开了崭新的销售思路,受益匪浅,咱以后也是新农人了。”直播结束后,好学的朱季楚让妻子根据客服的订单进行打包,自己则继续跟着志愿者学习直播的方法。朱季楚介绍道,过去他们的主要销售方式是以熟传熟,全靠老顾客之间相互介绍,产量高,但销量低。现在了解了直播带货,有了实践经验,一定能打响自己的品牌。


“开展乡村助农直播活动,既帮助了老乡打开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出路,提高家乡土特产的知名度,也锻炼了自身本领。”大学生志愿者钟思玲也为自己能够帮助到家乡乡村振兴感到高兴。

朱季楚酿造的蜜

蜂蜜飘香,夏日的夕阳透过窗户,朱季楚夫妇满心欢喜地将蜂蜜一瓶一瓶打包擦拭,桌上的手机画面中不仅是晶莹剔透、闪闪发亮的百花蜜,更是蜂农朱季楚未来的闪耀“致富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