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他们身披战甲 守卫疆土,报效祖国 以激昂热血奉献青春岁月 看今朝 他们褪去戎装 初心不改,军魂永驻 以智慧才干续写新的征程 雷厉风行敢亮剑的“纪检铁兵” 2009年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金华市支队退伍的巫勉一直是个雷厉风行、刚正不阿的性子。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期间,腊市镇救塘村群众信访反映强烈,信访调解工作经验丰富的他临危受命,被党员选任为救塘村党总支委员。想要干事创业,摆在他面前的头个“拦路虎”就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经过走访调查,他发现有的村民对一些村干部意见很大,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部队有铁的纪律,必须令行禁止,基层也一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不把纪律挺在前面怎么行。”2022年2月,他担任腊市镇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受自己当兵经历的启发,他决定从干部作风问题入手,充分发挥救塘村廉洁工作平台作用,加强廉洁监督员队伍建设,督促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聚焦村“两委”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廉洁自律等情况开展日常监督,聚焦惠民政策落实、乡村振兴、小额工程建设、“三资”管理等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户走访调查 ▲督促村“两委”成员履行职责 ▲监督道路硬化验收工作 另辟蹊径勇争先的“兵支书” 1994年,参加过中国第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的罗钦彪,退伍回到家乡,1998年至今,先后担任腊市镇明塘村民兵营长、村委会委员、主任、党总支书记,在当地群众的眼里,罗钦彪就是一位苦干实干加巧干、另辟蹊径勇争先的“兵支书”。 曾经,明塘村每年只在“七·一”和年终才召开两次党员大会,导致党员自身“存在感”不强。为此,他带头探索推行党支部“旬会”工作制,并将村议事、决策、监督职能进行融合,激发了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旬会”工作制 在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中,他拿出了当兵时吃苦耐劳的心性,与镇村两级干部不分昼夜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明塘村如期完成了18户81人的易地搬迁、60户277人同步搬迁的任务,并完成了13栋老旧房屋的拆旧复垦,啃下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 ▲明塘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开对方子,才能走对路子;选准路子,更好迈开步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他巧借乡村振兴之风,通过农事托管服务公司和鸿翰劳务有限公司,购置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设备,聘用农机操作员,专业化、规模化承接本村及周边村镇的农田开挖、耕田、收割、喷洒农药等各项农事活动和劳务工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得到质的提升。 ▲明塘村农事托管服务公司 文质彬彬纾民困的“子弟兵” 乡村的蜕变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96年的糜里就是从一名退役军人转变为一名村干部。这个待人谦和,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初到庙岭村工作显得并不起眼,也有的村民心里打鼓。“这么个年轻小伙子,有农村经验吗?村民闹矛盾劝得住架吗?”村民宋某说出了部分村民的心声,不过很快,糜里便证明了自己。 五月的大雨连绵不断,但总能看到一个瘦高身影在雨中穿梭,“村内的山塘水田必须得多盯着,这雨再继续下,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都淹了,受灾的还是村民。”糜里说道。 ▲巡查山塘水库 全民反诈时,糜里跟着大家挨家挨户地宣传,白天村民大多外出工作,他就趁着下班时间去,一忙就忙到了天黑,妻子煮好的饭菜也不知热了几回。 ▲反诈入户宣传 上下班看见路边杂草密集,村民们都绕着走,他二话不说拿起镰刀就忙活起来,忙完才看见手臂上一条长长的伤痕…… 对这些事迹,他一笑而过,说自己当过兵,军人做事就要事不过当时,不吃饭都不会拖到明天;做事就要充满热情,不要问值不值得,只要去做了,就是值得的。 争先创优的罗钦彪、 纪检铁兵巫勉…… 他们, 都只是腊市镇退役军人脱下军装 奔赴新的“战场”的一个缩影。 他们是普通村民, 是农村干部, 是中共党员, 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初心不改,军魂永驻, 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无论是危急关头还是寻常岁月, 从他们身上, 让人们看到了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和无处不在的榜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