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也是生态富集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近年来,江西省莲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全域美丽、全民共享、全国闻名”的“生态名县”为总目标,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兴县、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布局,通过推进系统治理、打造生态产业链、建设生态品牌、创新绿色金融、完善生态制度,持续“五个发力”(供给力、增值力、溢价力、变现力和保障力),拓宽“两山转化”的通道,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莲花经验”。 推进系统治理, 持续在“生态产品供给”上发力 一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以莲江流域为主要治理对象,以打造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区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和综合施策,按照水空间划分,在县域范围内开展陆域生态保障与污染防控、岸线生态建设与美化优化、水域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产业布局优化与文化旅游建设、流域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 二是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业碳汇。以林长制工作为总抓手,以“制”促“治”,厚植绿色,在森林管理上采取“严管、巧促、善推”工作机制。围绕“增绿、管绿、护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退化林修复、矿山复绿、防护林建设、森林抚育补贴、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全面铺开,全县森林质量得以提升、森林覆盖率高速增长、林分结构显著优化、森林蓄积量明显上升,林业碳汇能力和空气质量显著提升,获评“江西省森林城市”“江西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等美誉。 三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城市扬尘治理、城市餐饮油烟治理、工业废气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城市烟花鞭炮禁放等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农用地污染防治、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等净土保卫战专项行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打造生态产业链, 持续在“生态产品增值”上发力 一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紧扣打造“莲花福地”“国内知名的四季花海旅游目的地”发展主线,着力构建“龙头带动,三线贯穿,百花朝莲”的全域旅游新局面,树立“莲花福地赢天下”的主题形象,打造“莲花游”游客心理名片。以“荷花博览园、六市美丽乡村、红色沿背培训”为龙头,突出“一枝花”的名牌效应,彰显“一带绿”的主导地位,发挥“一片红”的教育作用,把莲花县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四季花海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莲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以琴亭莲子、吉内得大米、胜龙牛肉、莲花血鸭、莲花白鹅、甘红茶和晶沙柚等为重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园(基地)和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三是打造医药食品产业链。延续“莲花一身皆中药”“莲花血鸭誉京华”等药食文化,重点支持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仿制药、生物制药、药用辅料等产业发展,并充分利用贫困县IPO绿色通道,重点扶持大地制药主板上市。应用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构建莲子、油茶、莲花血鸭等产品生产加工体系,积极拓展生态健康食品链条。 建设生态品牌, 持续在“生态产品溢价” 上发力 一是创建“莲花绿色生态”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 “莲花胜龙牛肉”“吉内得大米”等农产品品牌,“中国硒锌功能产品之乡”等硒锌品牌,“莲花有机水稻”等“有机汇”品牌,“中国楹联之乡”等文化品牌,“红色枪王”等旅游品牌,相继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西省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创建县”,绿色生态莲花品牌进一步打响。 二是打造“莲花血鸭”饮食品牌。“莲花血鸭”是2008北京奥运会菜肴、清朝皇家宫廷菜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十大名菜之一。莲花县制定了《“莲花血鸭”品牌创建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启动“莲花血鸭”国家非遗、“莲花麻鸭”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纳入省级农产品“赣鄱正品”“湘赣红”区域品牌,“莲花血鸭”集体商标注册、行业标准确定、内涵文化挖掘、基地平台建设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唱响 “莲花血鸭”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大戏。 三是培育“红廉文化品牌”。依托革命老区优势,深耕红色资源,以“红”育廉、以廉促“红”,精心打造具有莲花特色的“廉洁地标”。深入挖掘甘祖昌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廉洁故事”,陆续建设了一支枪纪念馆、甘祖昌将军故居等一批红色文化廉洁教育阵地;充分挖掘神泉乡棋盘山三年艰苦游击战争中的红色廉洁因子,编印《铁军星火》《铁军从这里出山》等红色教材。通过红廉文化与绿色资源的互补共融,形成了“红色+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的莲花路径。 创新绿色金融, 持续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上发力 一是开发绿色信贷产品。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支持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创新绿色金融信贷产品,探索 “古屋贷”“洁养贷”和 “湿地贷”,丰富“生态信贷通”产品。 二是推进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支持从事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到“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绿色板块挂牌融资。加快资产证券化产品落地,探索生态农林牧渔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整治等行业周期较长、可形成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三是建设“两山转化”运营中心。由农发集团牵头,创建“两山转化”运营中心,搭建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中心、资源收储中心、资产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资产交易平台“四中心一平台”。通过赎买、租赁、托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将生态资源收储、整合后进行经营,实现生态资源的“化零为整”集约化和“积少成多”规模化利用。 完善生态制度, 持续在“生态产品机制保障”上发力 一是健全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将辖区内主要水系河道等重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构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逐步完善GEP核算体系,探索编制莲花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经济发展增量的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等作为重点核算内容,建立绿色发展绩效评估制度;协调联动发改、住建、商务、规划以及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落实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 二是探索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把生态诚信行为纳入征信工作内容。探索构建覆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积分体系,依据征信和积分情况评选先进组织、集体和个人,并在生态产品优惠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 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制度。探索实行经济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双考核”,重点考核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环境质量提升、生态保护成效等方面指标。适时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任期内造成GEP严重下降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纳入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