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把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和举措。通过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召开产学研合作座谈会,加大产学研合作宣传力度等一系列工作,推进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 “政策+合作+平台”,大力助推我区产学研模式升级 1 优化鼓励产学研合作政策环境 安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并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推动原则。根据我区实际,先后出台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安源区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安源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源区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办法》、《关于贯彻新理念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促进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16-2020)》、《安源区“星火燎意见原”人才工程实施》等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件,明确了扶持科技创新平台、扶持企业与院校、院所合作,扶持企业的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扶持重大品牌经营以及产业基金扶持等扶持政策,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2 积极组织参加产学研合作活动 近几年,安源区加强交流互访,共邀请了多批次40余位专家教授考察企业,与企业开展面对面洽谈,共组织参加大型科技招商和科技项目对接活动30余次,引进科技成果26项、合作开发成果18项。有20多家企业分别与10余所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其中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萍乡市安发冶化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石油化工研究院、湖南大学合作研发“蜂窝陶瓷脉冲保护剂”,江西四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矿用高效复合型除尘设备”,萍乡市中天化工填料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铁基硫酸盐SCR脱硝催化剂工业化”,江西八六三与天津化工设计院合作的催化剂产品研发,萍乡德润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低温催化氧化油气回收系统设计”等一批校企合作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了我区科技创新发展。 3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大科技合作,扶持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和建设自主研发机构。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环保新材料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1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另有4家众创空间和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正加紧建设。天津化工设计院与江西八六三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石油化工填料工程技术中心”已由中国石油和石化一程研究会和石油化工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通过验收正式挂牌,此技术中心的成立为行业在检验、实验、和检测方面提供了方便和便捷,使企业和院所更加紧密相连。 “人才+成果+计划”,全面释放我区产学研经济效益 1 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对接 近年来,柔性或刚性引进5名院士、20余名博士、20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等一批科技人才担任技术顾问或在我区创新创业及参与产学研合作,其中格丰材料奉向东博士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组建了6家高端技术人才领军的优势技术创新团队,中天化工“环保催化剂及陶瓷载体技术创新团队”获批为省级优势技术创新团队,萍乡百斯特电瓷有限公司陈启军获省科学技术带头人。联合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萍乡市大气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及应用”项目,为全省唯一。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获得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圆融光电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不断巩固产学研合作成果 为更好地巩固产学研合作成果,增加企业产学研合作信心,将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与科技计划工作结合起来,筛选项目,跑上争资。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4项,争取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结合多所高校在我市成立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通过走访多所高校合作处,针对高校重点学科,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已和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洽谈,在我区建立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3 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团计划 按照省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组织企业、群众和科技特派团精准合作,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更展新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活动,拓展延伸经济产业链,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自主研发能力,为我区营造技术创新氛围,打造产业创新品牌,释放经济创新活力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持续激发我区产学研合作潜能 1 完善产学研合作科技中介体系 科技中介是连接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桥梁纽带,助力提供技术信息、管理咨询、企业诊断、培训和示范等方面,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区将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科技中介体系,充分发挥安源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建全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2 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引导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3 探索建设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产学研以“学”为基础,以“产”为方向,以“研”为提升, 为实现这种结合并形成一体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尤其是,形成校企的“文化”认同是关键。目前,“文化”认同的困境主要表现学校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与产业经济部门的经营理念有冲突;学校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现代管理体制有冲突;学校与企业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有冲突。这使学校与企业合作链的建立、加长和延伸都有很大难度。要建立多赢的长效机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为推动我区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我区将针对高校与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式、创新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方面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