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青年网 聚焦五陂镇 全文如下 立秋时节,伴着习习凉风、听着蛙声虫鸣,走进五陂镇大田村的花溪营地,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在绿水青山间吃着烧烤、喝着咖啡、聊着梦想……好一幅悠然惬意的“风景图”。 营地经济作为五陂镇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还开拓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乡镇,近年来,五陂镇党委积极按照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和“安源红”基层党建铸魂固本强力“1159”工程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做好“党建+”文章,集成资源、集聚智慧,集中攻坚,昂首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打开产业兴旺“金钥匙” 被评为市区两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的长潭村,以蔬菜种植闻名,因地理位置优势,一直以来都是萍乡各大菜市场的主要蔬菜供货地,2018年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地理标志。2020年以来,该村用活扶贫资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打造了长潭村常兴生态合作社,流转100亩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合作社纯收入37万余元,提供固定岗位15个,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次。今年,该村又与安源区农发公司强强联合,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形成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项目建成后村集体收入每年将新增30万元以上。 ▲趣山野·花溪营地绿树环绕,满目清新自然 从农家乐到精品民宿,再到户外露营,大众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消费欲望从未消减。五陂镇党委依托美丽的十里花溪,破解用地难题,通过第三方公司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以“营地+直播带货”“营地+果蔬采摘”“营地+实地项目”的方式,打造新一轮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目前,大田村的花溪营地正在试运营,每天前来露营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乐趣中。虽然营地经济还在发展初期,但五陂镇将认真打磨产业链,向规范化、多元化、规模化和品质化发展,以露营为切入点,融合乡村旅游、住宿、研学等多种业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性发展动力。 创新基层治理有“良方”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百姓需求各不相同。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五陂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织密一张社会治理网。在环境优美的三湾社区,该镇投资80万元高标准打造了茶室、食堂、手工作坊等实用性服务功能室,并充分发挥邻家嫂子能手、党员志愿者帮手、社工巧手等“三把”好手作用,为群众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园。与此同时,三湾社区居民借助议事会的平台,帮助居民调解矛盾纠纷、解决饮水、天然气安装问题,协助五陂镇林业分场抓好秸秆燃烧巡查、森林防火巡察、安全巡防等。 ▲碧水澄澈、绿树成荫,乡村风景美如画 “实施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干净多了,住着也更加舒心惬意。”近日,在五陂镇园艺分场五福新城小区,分场的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在一起,通过“屋场贴心会”的形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变化谈感受。五陂镇在五福新城小区高标准推行“安源红管家”,投入100余万元打造智能安防小区,投入80余万元用于平改坡改造。分场党支部积极发挥并整合支部、物业、业主委员会三方作用,为小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奏响生态宜居“最强音” 漫步在平整开阔的乡间小道上,绿树红花与肥沃的田野相映成趣,整齐划一的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村貌整洁清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五陂镇坚持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乡镇为契机,与“双创”工作相融合,通过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目标及主要工作措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到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力打造干净、有序、文明的人居环境,小镇的“颜值”更靓了,“内涵”更足了。 在五陂村“美丽村庄”建设现场,党员干部正顶烈日、冒酷暑,围绕村容村貌、清洁行动、特色产业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依托宋侃夫红色文化资源,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致力打造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的“红色名村”。目前,电台街、侃夫路房相改造正在紧张施工,榨油坊农业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沿线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改造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