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生态环境 查看内容

【实录】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8-18 08:5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8月17日上午,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萍乡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颖频,大气环境科(气候应对科)科长曹志涛,大气环境科(气候应 ...

8月17日上午,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萍乡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颖频,大气环境科(气候应对科)科长曹志涛,大气环境科(气候应对科)四级主任科员张健以及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刘钢出席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对外传播科科长林强主持发布会,发布会通报了萍乡市2022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林 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萍乡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颖频,大气环境科(气候应对科)科长曹志涛,大气环境科(气候应对科)四级主任科员张健以及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刘钢,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萍乡市2022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赖颖频副局长向大家介绍萍乡市2022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赖颖频:大家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通报一下2022年以来萍乡市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


一、今年以来空气质量情况


截至2022年8月15日,我市中心城区PM2.5累计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2;优良天数214天,较去年同期210天增加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较去年同期92.5%上升1.8个百分点,升幅全省排名第1。

1月1日-7月31日,我市县级及以上城市PM2.5累计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1;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6%,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升幅全省排名第1。全域实现了PM2.5和优良天数双改善。


二、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情况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一是深化六大领域污染源整治。

开展工业企业废气治理。选取一批技术改造条件较为成熟和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进行提标改造,重点推进萍安钢公司安源生产区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鼓励支持中材水泥等水泥行业企业示范性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狠抓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从元月起市、县两级各主流媒体积极营造禁燃禁放的浓厚氛围,春节期间我市严格落实禁燃禁放工作要求,各级公安部门严格巡查和执法,在全市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下,1月31日除夕当天,我市达到了有监测历史以来的首次空气质量优等级。

强化餐饮油烟废气治理,实现了中心城区固定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覆盖,对固定餐饮单位油烟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启动了中心城区部分餐饮单位油烟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工作,今年计划至少完成100套在线监控设施安装。

严控无组织焚烧。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查机制,在秸秆焚烧高峰期针对重点部位不间断巡查,其中莲花县已制定组织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其余各县区均在制定中。

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利用4套黑烟车抓拍系统对进入中心城区的柴油货车冒黑烟情况实时抓拍,制定印发了《萍乡市2022年度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治理。

实施扬尘综合治理。为强化重点区域扬尘治理,安源区和经开区今年各购置3台和7台雾炮车开展洒水抑尘作业,各县区均利用无人机对城区裸露土地情况进行飞行排查。各施工工地施工过程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要求。


二是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机制、督查考核、科技支撑、季度形势分析研判和应急分级响应等五大机制,全面压实部门和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联合多部门组建大气工作专班,每日结合实际发布管控措施建议,在污染天气期间,多部门联合开展现场督导,推动各项管控工作落实落细。


三是提升大气治污科学精准化水平。

建成市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智慧平台,整合各县区大气智慧平台,融合国控空气站点、空气质量监测微站、高空瞭望系统、企业在线监控和物联网车载走航等多元监测数据,汇聚实况监测、污染溯源、预测预报、事件处理等功能,实现大气污染全方位监测管控。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一是科学合理谋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编制完成《萍乡市应对气候“十四五”规划》,启动《萍乡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二是做好发电行业在碳排放市场清缴履约工作。

完成了全市4家发电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清缴工作,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度)2021年度碳排放填报、核定工作。启动100余家非纳入重点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市工业企业的碳排放底数。


三是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工作。

在6月15日“全国低碳日”组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围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开展了试点授牌、绿色骑行、低碳教育、组织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各位记者朋友


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真诚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和支持萍乡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做“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共建清洁美丽萍乡”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林 强:谢谢赖颖频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答记者问




Q

2021年正式启动了火电行业的碳排放交易,请问,萍乡市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


赖颖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推动我市发电行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市积极组织对4家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填报、核定工作,并完成了第一个履约周期中碳排放清缴工作,为深入推进碳排放交易工作筑牢基础。而后,动员了各县区发电行业重点企业以及碳排放重点企业等120多家企业进行了碳排放能力建设培训和碳排放帮扶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

为加强碳排放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我市参照“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每季度进行日常监督与执法检查,同时又开展了“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 推进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自查自纠工作,有力推进全市碳排放市场良性发展。

Q

我市工业围城现象突出,周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对我市中心城区影响很大,请问针对这种情况,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如何进行管控的?

A


刘 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减少市中心城区周边工业企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市坚持“减排与管控齐抓”、“监管与帮扶并重”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努力以扎实的治理减排成效助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狠抓总量减排。推进涉气重点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等深度治理减排工程,针对萍安钢公司安源生产区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市生态环境局专门召开了5次工作推进会、开展10次现场督导,目前改造工作基本达序时进度。此外,扎实推动24家涉气重点企业开展提标改造工作,支持鼓励中材水泥等水泥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安排专人利用市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智慧平台全天候紧盯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和企业在线监控数据,出现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针对性发出提醒和管控建议,调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迅速处置并反馈结果,形成日常监管工作闭环。

三是强化帮扶指导。一方面,组织重点行业企业参加生态环境部或省、市召开的相关专题工作会议或培训,着力提高企业环保人员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废气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支持鼓励企业申报中央大气专项资金治理项目,激发企业减排的内生动力。

Q

按照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臭氧导致的污染天较多,臭氧已经成为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关注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臭氧污染当前是如何应对的? 

A


张 健: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当前我市围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这一主线,紧盯臭氧污染管控,强化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制定印发《萍乡市2022年度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按照“一手抓减排、一手抓管控”“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细分常态化管控和应急管控具体措施,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完善应对机制。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针对有机化工、塑料制品、制药、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企业治污设施废气收集率、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等“三率”水平,确保废气得到有效治理、达标排放。

三是聚焦科技支撑。积极整合我市各县区空气质量微观站、高空瞭望、便携式检测设备等资源,全面强化监测监管能力支撑。组织更新2021年大气污染源清单、开展臭氧来源解析工作,分析出生成臭氧的优控物种,因地制宜加大相关行业的减排力度,提升管控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

Q

近年来我市非道路移动源等污染问题凸显。请问我市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方面如何开展工作的?

A


曹志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有效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在2020年4月3日,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通告》,通告中明确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种类、禁用区范围和禁用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方法,要求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生态环境部门按要求登记并领取环保号牌。截至目前,已发放环保号牌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达到了4000余辆,为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此后,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多次会同交通运输、住建、城管、农业农村、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各自所管辖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严令不得使用。对在禁用区内发现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各类施工工地,交通运输、住建、城管、农业农村、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使用人立即停止使用并退出施工场地。  

今年,为进一步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市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在7月份下发了《萍乡市2022年度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非道路移动机械未登记挂牌或尾气排放不达标的现象,推动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走深走实。

Q

从公布的数据得知,今年我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同比去年有一定程度改善,在全省的排名也取得了进步,请问今年以来是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A


曹志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悉心指导下,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战线同仁全身心投入、全天候作战、全方位管控,精心部署各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并狠抓责任落实。

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制定印发了《春季行动实施方案》《六大领域行动方案》,动员各县区全面开展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防严控春季大气污染,确保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微信调度群和指挥群,差别化推动大气污染问题整改,联合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并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措施督导落实,积极有效应对污染天。三是紧盯六大领域。充分利用市环委办平台积极协调各县区、有关部门狠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餐饮油烟废气、移动源污染、无组织焚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领域污染整治,及时调度并通报工作进展,确保取得实效。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推进市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智慧平台建设,利用平台建立发现问题、派发任务、处理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治气决策精准科学化水平。五是坚持值班值守。为保障周末和节假日空气质量优良,全市大气战线坚持常态化值班值守,据统计,今年以来,周末和节假日共安排人员值班值守累计858人次,出动巡查人员3165人次,发现和解决涉气问题1216件。


林 强: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新闻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