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伟刚 近年来,芦溪县以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体验为主方向,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着力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追求。 协同推进有合力 该县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幼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统筹12个部门协同保障劳动教育落地,成立劳动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教研员。多次召开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对所有中小学教师开展新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专题培训。 各中小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植校史校情,对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在落实全县“基本清单”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特色清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均落实了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课。分片区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例比赛研讨活动,不定期深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指导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教研水平和教师指导能力。全县多名教师在省、市劳动教育优秀课例比赛中获奖,获批省级课题3个。 制定中小幼劳动清单,细化劳动内容、达成目标、考核标准等。积极推动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开放实践场所,支持中小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局面。 优化条件有助力 幼儿园、特殊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都是专任劳动教育老师”,“门卫、后勤、保育员、生活老师”侧重聘任技能型人才,全县中小学校已从现有教师队伍中调剂117人转为专任劳动教师,总计聘请30名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弹性入校授课,现有“兼职型”劳动教师189名,职业学校现有37名“双师型”教师,能够做到有课必有“师”。 全县幼儿园阶段建立“一块菜地+一片树林+N个1”的环境创设构建范式,保障幼儿园户外游戏场都是“快乐劳动”育人场;中小学校现有校内基地52个,一室多用基地94个,借助本地特色农业、工业等领域优势,打造校外合作基地19个;职业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6个,校外合作实训基地8个。同时,确保劳动教育经费投入,目前已经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全县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预算20万元用于2022年度劳动教师专项培训,各学校按照公用经费1%至5%的比例用于劳动基地日常维护。 健全机制有动力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学习生活习惯、劳动态度、班级评价等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县教育局制定完善劳动教育工作评价内容及激励措施,县政府对各部门支持学校、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给予通报表扬。 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加强专项指导,不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展评;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对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县—片—校”层层推动。积极宣传引导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托“全国劳模龚德凌工作室”开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宣讲活动40余场,开好“劳动让国家更富强,劳动让家庭更兴旺”论坛、班会,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