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间,未成年上网时间增多 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了 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 今年以来 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诈案件1.2万余起 未成年人安全上网问题不容小觑❗️ 整理了四个针对未成年人的 电信网络高发骗局合集 诈骗一:“破解”防沉迷系统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发布“代破解防沉迷系统”的虚假信息,谎称可以有偿或无偿破解防沉迷系统。待心急玩游戏的未成年人“上钩”加好友后,不法分子就开始连续收费、骗取账号密码...... 诈骗二:加群领“免费”游戏道具 不法分子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论坛中散布类似“加群领免费游戏道具”的消息,诱骗未成年受害人使用父母的微信扫码付款,再以“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等理由继续诱骗、恐吓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 诈骗三:扫码转账“返利”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中散布“扫码转账返利”的活动消息,谎称扫码付款可获高额返利,诱导未成年受害人扫码付款,再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持续扫码付款,拖延“返利”...... 诈骗四:暑期“兼职” 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想赚零花钱的心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网络兼职信息,谎称高薪资、少名额,诱骗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支付保证金以确保得到名额,再以培训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更多钱款...... 温馨提醒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免受骗。 3.不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的群聊时应立刻退群。 4.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的皆是骗局。 5.家长要保护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并保护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数字或手势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的手机及支付账户转账或付款。 6.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加强对孩子的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