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麻山镇 查看内容

湘东:打造“一村一品”农业品牌 构建山水相依生态家园

2022-8-31 13:3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记者李小涛、李雪瑶报道:“我们的葡萄根据品种不同,每年可以从5月采摘到11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正在忙碌的果农陈文格满脸笑容。近日,记者走进湘东区麻山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乡村游带火了村庄、带富 ...

记者李小涛李雪瑶报道:“我们的葡萄根据品种不同,每年可以从5月采摘到11月,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正在忙碌的果农陈文格满脸笑容。近日,记者走进湘东区麻山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乡村游带火了村庄、带富了村民。

湘东区麻山镇连山村农业产业基地(李雪瑶 摄)

  湘东区麻山镇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条件和特色农业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种业科研基地辐射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推动现有水稻制种、丝瓜、葡萄、杨梅、火龙果等产业提质增效,以品牌创新为乡村特色产业赋能,全面做大做强“大幸福”景区旅游产业,做活全域旅游文章。

果农陈文格正在采摘葡萄(记者李小涛 摄)

  农业产业享誉赣湘边 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麻山镇连山村,远处一阵阵欢声笑语吸引了记者注意,原来,今年丝瓜基地大丰收,附近很多村民都来这里干活赚钱。

  今年63岁的周顺梅家住连山村塘冲组,她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去外面做事基本不会收,现在村里搞了一个丝瓜基地,让我在家门口就有事情做,每个月有2千元的收入。”

湘东区麻山镇连山村丝瓜基地(李雪瑶 摄)

  近年来,连山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让原本撂荒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不仅让村民增收,也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进水稻制种研究基地、丝瓜基地、葡萄基地等,为本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很多务工的机会,帮助他们增收。”连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福说。

村民周顺梅在丝瓜基地务工(记者李小涛 摄)

  2021年,连山村打造的100亩丝瓜基地,其中,50亩为大棚种植。何福说:“大棚种植和普通种植可以让丝瓜在不同月份上市,保障市场供应,让丝瓜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离丝瓜基地不远处的葡萄园,陆续有游客前来采摘,经营葡萄园的陈文格来自浙江台州。“这里民风淳朴,生态优美,政府服务周到,是我选择在这里投资的主要原因。”

  陈文格介绍,他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约1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赣湘边的水果批发市场,计划3年内,把葡萄园扩大到300亩。

湘东区麻山镇水稻制种研究基地(李雪瑶 摄)

  环境优、政策好、服务周全……让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在连山村投资兴业。

  何福介绍,连山村将不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依托现有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稻田公园,发展采摘游、亲子游、研学旅行等,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李雪瑶 摄)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横岗村距萍乡市区17.5公里,是“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公共基础设施缺乏,一直是该村的短板。

  2021年,在帮扶牵头单位萍乡市政协和驻村工作队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横岗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轰隆隆……轰隆隆……记者在横岗村采访时,远处的农机正在田间作业,由于“虾稻共作”基地的小龙虾已经销售完,当地正在整理水田用于经济作物种植。

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虾稻共作”基地(资料图片由通讯员凌扬提供)

  横岗村第一书记王云野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开垦并流转了长期闲置的350亩水田,打造“虾稻共作”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既减少了土地撂荒,又带动了农户增收。

  此外,横岗村合作社还经营了有机果蔬、“红美人”果园种植基地等,现如今,横岗村已形成小龙虾销售加工、休闲垂钓、亲子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链,今年2月至6月,“虾稻共作”基地的销售额超20万元。

  有了产业就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县道X053是横岗村唯一的出入交通主干道,同时,也是景星村和中坪村的交通主干道,涉及3个行政村7000余人出行。

  县道X053由于路面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给村民出行造成诸多不便,在驻村牵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道路加宽及路面提升改造工程。

  王云野说:“经过4个月施工,3个行政村群众的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如今的湘东区麻山镇,依托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构建山水相依生态家园,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麻山水果”以其香甜的口感享誉赣湘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